cpr心肺复苏技术训练:护理心肺复苏技术训练最佳周期的讨论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10月14日 16:46 浏览量:0

赵清石 魏素芳

[摘要]意图研讨对临床护理进行心肺复苏理论与操作技术训练后,复苏技术的坚持时刻,评论复苏训练的最佳时刻周期。办法随机抽取医院内8个科室共80名护理进行心肺复苏理论与操作技术训练,在训练前、训练后立刻、训练后3个月、训练后6个月及训练后12个月对受试者进行相关理论考试与技术操作查核,查核内容与评分规范参照2010复苏攻略拟定,查核小组由高年资护师组成。成果受试者在训练前的理论及操作成果均较低,训练后立刻成果最高,在训练6个月后理论及操作成果同训练后立刻比较均显着下降(P<0.05),操作成果降至训练前水平。训练后12个月时,理论及操作成果均进一步下降,与训练前成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分组比较后,急诊科护理在训练前、训练后6个月、训练后12个月的理论与操作成果显着高于其他科室,训练后6个月的成果与训练后立刻比较无显着下降,而至训练后12个月时的理论与操作成果显着低于训练后立刻水平(P<0.05),操作成果降至训练前水平。定论护理心肺复苏技术训练的最佳周期宜依据不同科室的特色详细拟定,通常在初度训练后3~6个月,急诊科的训练周期在初度训练后6~12个月为宜。

[要害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护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2(a)-0126-03

心搏骤停(猝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全球每年每10万人中有36~128人发作心搏骤停[1-2];我国心搏骤停发作率为41.8/10万,每年导致约544000人逝世[3]。心肺复苏作为抢救心搏骤停的最重要手法,其实施的时刻与质量是关系心搏骤停者能否康复自主循环的重要因素。心搏骤停事情有1/3发作在医院内[4],护理常常是院心里搏骤停危急情况的首要目击者,因而,护理对心肺复苏理论及实践操作常识的把握程度以及面临心搏骤停时的急救反响速度极大影响该类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但是,有研讨标明,适当数量未经过正规心肺复苏技术训练的护理不能把握正确的心肺复苏办法;即使经历过正规心肺复苏训练的护理,也往往跟着训练时刻的推移而忘记业已把握的复苏技术,加之美国心脏协会推出的心肺复苏攻略每5年有一次重要更新,故心肺复苏技术的训练是一个长时刻而重复的进程。但是,复苏训练假如过于频频,不光大大增加了人力与经济本钱,并且可能影响到正常的医疗作业次序,因而本研讨拟依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心肺复苏攻略的最新规范,对本院护理进行心肺复苏技术中根底生命支撑部分(CPR-BLS)的训练及查核,对训练的最佳周期进行评论。

1材料与办法

1.1一般材料

在急诊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骨科、普外科、脑外科、胸怀外科共8个科室中随即抽取80名护理归入研讨规模,每个科室10名,既往均未接受过依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攻略进行的正规训练。其间,男性3名,女人77名。年纪:19~41岁(中位年纪29岁)。学历:中专18名,大专37名,本科及以上25名。作业5年以内低年资护理32名,作业等于或超越5年的高年资护理48名。

1.2办法

2011年3月~2012年2月期间,依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复苏攻略规范对受试者进行理论与技术训练,训练选用先会集授课,然后分组示教与操练的传统教育办法。在训练前、训练后立刻、训练后3个月、训练后6个月及训练后12个月对受试者进行相关理论考试与技术操作查核,查核内容与评分规范参照2010复苏攻略拟定,查核小组由固定的高年资护师组成,总分各为100分。

1.3统计学办法

选用SPSS13.0软件,计量材料用均数±规范差(x±s)标明,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选用单因素方差剖析,每组随时刻改变材料均数的比较选用重复丈量材料的方差剖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2成果

在心肺复苏训练前理论与操作测验成果最低,训练后立刻成果敏捷升高,尔后随时刻推移成果逐步下降,至训练后6个月时操作成果显着低于训练后立刻,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而理论成果虽有下降趋势,但与训练后立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且依然高于训练前水平。至训练后12个月时,理论及操作成果均进一步下降,显着低于训练后立刻,与训练前成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见表1。

将考试成果分科室比较后发现,急诊科护理在训练前、训练后6个月的理论与操作成果显着高于其他科室,训练后6个月的成果与训练后立刻比较无显着下降,而至训练后12个月时虽然其理论与操作成果仍较其他科室为高,但显着低于训练后立刻水平,操作成果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见表2。

在训练前,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理论成果与操作成果均高于本科以下学历者,而在训练后各个阶段,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理之间理论与操作成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年资与高年资护理之间理论与操作成果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含义。见表3。

3评论

对心搏骤停患者及时实施有用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其生命的重要手法。鉴于心搏中止4~6min脑安排即呈现不可逆缺血缺氧性损害,前期开端复苏并选用正确的复苏办法是进步复苏成功率、减轻脑缺血损害的要害。在医院内,护理通常是最密切接触患者、首要观察到患者病况改变的一线作业人员,因而,在发作院心里搏骤停时,护理的敏捷反响及采纳有用复苏至关重要。护理有必要把握心肺复苏的理论常识与操作技术。但是有研讨标明,护理对心肺复苏常识的知晓率及把握率较低,即使经过训练把握了复苏技术,其技术的坚持也并非易事。NagashimaK等[5]的研讨发现,未进行复苏训练护理的复苏实践技术得分只要17%。本文研讨亦发现虽然在中专、大专、本科等不同学历教育阶段,受试者均不同程度参与过心肺复苏相关教育课程,但在本次训练前其理论常识与操作技术得分均较低。究其原因,一是心肺复苏理论与技术在日常护理作业中并非常常运用,跟着时刻的推移将已学习的常识点忘却;二是相关常识未能及时更新,对2010年10月最新发布的2010版复苏攻略不了解,有些受试者的复苏相关常识仍局限于2005版乃至2000版攻略,例如相关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按压频率以及按压/通气比率,一些受试者仍按照旧版攻略答题与操作。因而,有必要在新攻略发布之际,对整体护理进行心肺复苏理论与操作的训练。

本文研讨标明除急诊科外,其他科室护理在训练后6个月时的心肺复苏理论与操作测验得分均显着低于训练后立刻,虽然理论成果但仍显着高于训练前,但操作成果已降至训练前水平;在训练后12个月的测验成果则进一步下降,与训练前比较无显着差异。这标明在训练后随时刻的推移,相关常识有不同程度的忘记,且操作技术的坚持相对理论才能的坚持更为困难。这与国外的一些研讨成果相一致。国外已有许多研讨标明CPR技术的坚持才能较弱,而CPR操作技术的坚持更弱于理论常识的坚持[6-7]。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讨发现,忘记在学习之后当即开端,并且忘记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开始忘记速度很快,今后逐步缓慢。重复强化是加强回忆的要害[8]。因而,笔者以为在训练后3~6个月之间,有必要对训练者进行至少一次加强训练,以稳固训练者对复苏常识的把握。

复苏强化训练时针对不同的科室应有所区别。本研讨中,急诊科护理的心肺复苏理论常识与技术操作测验成果在训练后6个月及12个月均显着高于其他科室,在训练后12个月的技术操作测验成果才显着下降至训练前水平。剖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急诊科比其他科室的护理更常接触到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常识与技术在临床实践中重复得以强化。故针对急诊科的复苏训练周期可适当延伸至初度训练后6~12个月。

本研讨中,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理在训练前的理论测验与实践操作成果差异有统计学含义,学历在本科及其以上者成果显着高于学历为中专及大专者,其原因可能与前者在大学期间接受过愈加体系的复苏教育课程有关。而在训练后各时刻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理理论与操作测验成果均无显着差异,进一步证明新攻略简化后的复苏流程具有更佳的可操作性,更易于向更广泛的人群推行。

2010心肺复苏攻略重申了CPR-BLS时高质量复苏及定时再训练的重要性。本文研讨成果显现,初度训练后3~6个月是再训练的较佳时刻,对急诊科护理而言,该时刻可适当延伸至初度训练后6~12个月。临床护理经过训练-再训练取得并坚持CPR-BLS技术是进步院心里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KatzE,MetzgerJT,SierroC,etal.Suddencardiacdeath:epidemiologyandmoderntherapy[J].RevMedSuisse,2007,3(96):302-307.

[2] GuilbertJJ.Theworldhealthreport2002-reducingrisks,promotinghealthylife[J].EducHealth(Abingdon),2003,16(2):230.

[3] ZhangS.SuddencardiacdeathinChina[J].PacingClinElectrophysiol,2009,32(9):1159-1162.

[4] HerlitzJ,BangA,EkstromLA,etal.Acomparisonbetweenpatientssufferingin-hospitaland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intermsoftreatmentandoutcome[J].JInternMed,2000,248(1):53-60.

[5] NagashimaK,TakahataO,FujimotoK.Investigationonnurses'knowledgeofandexperiencein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onnurses'knowledgeoftheguidelines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establishedin2000-resultsofasurveyatAsahikawaMedicalCollegeHospital(secondreport)[J].Masui,2003,52(4):427-30.

[6] TimsitJF,PaquinS,PeaseS,etal.EvaluationofacontinuoustrainingprogramatBichathospitalforinhospitalcardiacarrestresuscitation[J].AnnFrAnesthReanim,2006,25(2):135-143.

[7] PaleseA,TrentiG,SbrojavaccaR,etal.Effectivenessofretrainingafterbasic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ourses:aliteraturereview[J].AssistInfermRic,2003;22(2):68-75.

[8]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公民教育出版社,2007:365-367.

(收稿日期:2012-09-17 本文修改:魏玉坡)

  •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08~2017 爱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