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三因制宜 科学春捂

来源:科学养生 ·2018年11月07日 21:10 浏览量:0

宁蔚夏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众所周知的摄生民谚。确实,“春天孩兒脸,一天变三变”,气候变幻无常,尤其是迟早与日间温差悬殊,加之多风,风速越快,人体流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就更觉冰冷,此刻,人的穿着若不达时宜,很简单罹患各种时病。那么,从科学的视点看,春天终究应该怎样“捂”呢?

从时刻上讲,一是要掌握好时机。医学气象学显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顶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继续的时刻密切相关,比方伤风、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即已争先恐后,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突然添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气象台预告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只能是雨后送伞,失去了应有的含义。二是要掌握好气温。研讨标明,对大都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而言,15℃能够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继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守时,就能够不必捂了。三是留意温差。春天的气温,前一天仍是风和日丽,后一天乃至霎时间则可能会寒流涌动,因此必须依据气候改变随时加减衣服,其判别依据是,当日夜温差大于8℃便是一个信号,意味着此刻应该捂。四是掌握好捂的继续时刻。一般气温下降回冷时需求加衣御寒,尔后即便气温上升,还应该再捂7天左右,这样人特别是体弱者才干更好地习惯,切忌减衣过快,不然很可能为疾病所扰。

依地域来看,我国南北两方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在气候上差异较大,在春捂时要区别对待。热流总是从南向北眷顾,寒流总是自北向南压榨,当南国已是百花盛开的时分,北方地区仍是风雪冰霜,故南边可依据气温改变提早减衣,避免耗气伤阴,而北方则要一向捂到气候改变不大、气温安稳、春寒彻底消失时停止。

就人体而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是捂下身。因为“寒从脚下起”,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故传统摄生建议春令穿着宜“下厚上薄”,即加强腿脚的保暖。白叟和儿童体质较弱,不行急于脱去保暖下装,一起要留意穿好具有保暖功能的鞋袜。年青的女士千万不行寻求“风姿”而过早换上裙装或短裤,必须坚持好“温度”,不然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二是捂头。头为“五阳之首”,最易散温,使热量由此丢掉,因此关于一些体弱多病的白叟来讲,戴顶适合的帽子会起到好像暖瓶瓶塞相同的保温效果。三是捂背。背为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透过背部侵入人体,兼之与气血“命脉”心肺相邻,故其保暖显得分外重要。春天减衣时,莫忘留件适合的背心,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更应留意。四是捂腹。腹为阴中之阴,尤其是胃肠病患者和患有妇科病的女士,更要加强保暖,除了穿件背心外,最好不要穿开衫,或将上衣纽扣随意解开,睡觉时要留意盖好腹部。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季摄生考究“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人们应该依据医学气象学供给的科学依据去“捂”,这样才干更好地维护本身健康,顺畅地度过冷暖替换、气候多变的春天。

  •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08~2017 爱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