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打破“禁区”,引领腹膜后肿瘤治疗技术创新开展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12月27日 07:15 浏览量:0

潘锋

罗成华教授是我国最早展开腹膜后肿瘤相关研讨和临床医治的专家之一。他地点的北京大学世界医院腹膜后肿瘤中心,是现在全国仅有一个从事腹膜后肿瘤诊治与研讨的专业科室,在腹膜后肿瘤及盆底疾病确诊及医治技能方面,到达国内抢先水平,部分技能处于世界抢先水准。他现任北京大学世界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部副主任及腹膜后肿瘤中心主任,是北京大学一般外科学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生导师,是闻名肿瘤外科、肛肠外科、一般外科专家。每年收治疑问、杂乱腹膜后肿瘤及盆腔肿瘤患者达500例以上;兼任研讨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国肛肠医学立异联盟理事长等职。

但是据记者了解,现在大大都外科医生关于腹膜后肿瘤还比较“生疏”,乃至成为手术“禁区”。就此论题,罗成华教授应约承受了记者的采访,全面介绍了我国腹膜后肿瘤的临床医治开展和学科建设状况。

最扎手的肿瘤

罗成华教授首要介绍说:“腹膜后肿瘤是一类发生在腹盆部之腹膜后宽广空隙的肿瘤。腹内的脏器例如肝胆脾胃肾,外表有一层膜,膜的后方就是腹膜后。腹膜后是一个潜在的空隙,其中有许多安排,最多的是脂肪,还有纤维。在空隙安排里长出的肿瘤就是腹膜后肿瘤。肿瘤紧贴着背部肌肉、脊柱。腹膜后肿瘤品种繁复,最常见的有腹膜后脂肪肉瘤、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等。”

罗成华教授接着说,腹膜后肿瘤发病荫蔽、前期确诊困难。发病初期患者并无显着症状,只需腹痛腹胀、腰酸腰胀等非特异性症状,乃至许多人肚子大起来了还以为是胖了。一起,因为前面脏器的搅扰,查体也很难查出,一般发病四五年才被确诊,此刻肿瘤体积可能现已适当巨大,直径几十公分的并不罕见。腹膜后肿瘤多在 CT 或 B 超查看时发现。如出现腹胀、腹痛、腰痛等症状,要与胃肠道肝胆胰肿瘤、肾脏疾病、腰椎及腰肌疾病等辨别。

腹膜后肿瘤尽管全体发病率不高,但归于肿瘤界的疑问病种。统计数据显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在恶性肿瘤中所占份额不到1%。在腹膜后肿瘤中,恶性肿瘤占80%,最常见的是间叶安排来历的肉瘤,占42%。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讨院 SEER 数据库的统计资料核算,我国每年腹膜后肉瘤新发病例为15000例左右。

罗成华教授归纳说,“腹膜后肿瘤共有四大特征:它一般是胀大性成长,不是侵入性成长;多有一个完好的包膜,外科医生可精确找到包膜,顺着包膜精确解剖;它在宽广腹腔内隐秘成长很大也不导致器官受压榨,且简单复发。”

在谈到腹膜后肿瘤为何令医生“扎手”的问题时,罗成华教授以为:一是肿瘤本身的杂乱性,肿瘤常常侵略神经及大血管、消化体系、泌尿生殖体系等脏器,它对大都外科医生来说还相对“生疏”,手术难度大,危险大,因而简直成了外科手术的“禁区”。二是手术医治对医生要求高,要想手术成功切除腹膜后肿瘤,外科医生不只需通晓一切一般外科技能,包含胃肠道、肝胆胰脾、腹膜后血管及腹壁的切除与重建技能,还要了解泌尿外科、妇科及胸外科等相关手术技巧;一起,外科医生要有强壮的心理素质。腹膜后肿瘤医生常常面临的是被许多医院回绝过的患者,或者是前次手术后肿瘤很快复发的患者,或者是病况严重且求生愿望强的患者。有时,腹膜后肿瘤手术中也需求联合切除许多脏器,动辄出血5000毫升以上,乃至上万毫升,或在手术后常常遭受各种并发症。一切这些,都要求医生具有满意的抗压才能。只需具有超安稳的心理素质,才能在门诊安然承受各种患者,在手术中镇定运用各种技能成功救治患者。

罗成华教授说:“腹膜后肿瘤一旦发现,国内许多底层医院都无法医治,患者多会判为‘死刑;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不敢做。全体来看,我国病例数是最多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尽管腹膜后肿瘤医治难度大,但只需医治妥当,一般预后是比较好的。”

手术是最有用的医治办法

罗成华教授说:“现在,腹膜后肿瘤对放疗、化疗一般不灵敏,其他介入、射频融化等医治也收效甚微,手术是最有用的医治办法。”

但罗成华教授坦言,腹膜后肿瘤手术不同于其他外科手术,因为肿瘤坐落广泛的腹膜后及盆底区域,累及器官杂乱,因而没有固定的手术办法。手术的难点在于肿瘤巨大,露出困难;腹膜后肿瘤手术入路,假如经历不多则常掌握欠好;肿瘤屡次复发再手术时,肠管广泛粘连,别离困难,有时需求三四个小时以上,且术中出血难以操控。腹膜后肿瘤术中对大血管的处理是大大都医生的难点,因而在展开此类手术时应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权衡患者安全与肿瘤切除,不能肿瘤切完了患者死亡了,在手术过程中出血会持续,血源缺乏,麻醉经历缺乏、患者病况俄然改变等要素,都可能提示医生停止手术,必定要将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术前准备要充沛。术前与患者及家族交流充沛,要消除家族过高的期望值。三是要对术后并发症有充沛的预见性及防范办法。比方肠管广泛别离多处符合后,必定要有符合口漏的心理准备。腹膜后肿瘤一般很少搬运,以血行搬运为主,手术在切除肿瘤及周围0.5 cm正常包膜以外,不要求做淋巴结打扫。

出血是一切外科手术都面临的一大问题。腹膜后肿瘤紧挨着腹内重要脏器和大血管,手术中更简单引起大出血。有着多年临床经历的罗成华教授以为,形成腹膜后肿瘤术中出血较多的原因是,肿瘤巨大,血供丰厚,手术创面大,手术时刻长,肿瘤累及大血管时手术易误伤大血管。因而,手术中要采纳多种办法削减出血,包含术前纠正可能存在的凝血功用障碍,对运用阿司匹林药物或肿瘤靶向药物医治者,需停药一段时刻。术前准备好凝血物质及资料,手术中及时运用,手术开端前运用氨甲环酸有助于手术中凝血功用完善。手术中尽量在肿瘤包膜外正常安排中别离。腹膜后肿瘤手术一直遵从先易后难的战略,重要血管放在最终处理,处理重要血管前应先操控血管两头为宜。如遇不行操控的出血而又露出欠安,应先压榨止血,待其他当地处理好转来处理。

罗成华教授形象地说,腹膜后肿瘤的手术犹如一曲时快时慢、时轻时重、时强时弱的“交响曲”。一台腹膜后肿瘤手术动辄五六个小时,比一般规范性手术时刻都长。在这类肿瘤手术中,有时面临肿瘤包绕或紧紧贴覆在大血管上面時,要求医生如绣花般精准地操作别离,防止大出血。有时肿瘤紧紧包裹输尿管等重要结构,医生要像玉石雕琢一般细心缓慢操作,以尽可能维护重要器官不被误伤而又完好地切除肿瘤。有时候肿瘤巨大,在无法直视状态下别离后方,要求医生在对解剖联系十分了解的前提下,用手掌进行钝性别离。这种别离往往要动作大、速度快,短期内到达方针。

罗成华教授表明,尽管现在手术是腹膜后肿瘤最有用的医治办法,但外科手术也不是全能的。腹膜后肿瘤作为一个归纳性的杂乱疾病,单一科室的医治越来越凸显其坏处;而评价患者的本身状况,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归纳医治形式,需求放射、放疗、印象、麻醉、病理、肿瘤内科等多学科协作。许多中晚期患者的瘤体很大,可以先运用射频融化使肿瘤缩小或介入的手法将患者病灶的血管拴住,再由外科团队进行手术医治,这样既降低了手术难度,又削减了患者的出血量,表现了多种医治办法结合的优势。

科研攻关破解医学难题

据记者了解,医学界对腹膜后肿瘤的认知只需几十年的前史,在腹膜后肿瘤发病机制、前期确诊、手术或药物医治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医学难题有待破解。20多年来,罗成华教授坚持对腹膜后肿瘤的研讨探究,并在这一科研范畴不断取得立异和打破。

2015年3月,罗成华带领的团队在世界威望学术刊物Scientific Reports(《科学陈述》)上正式宣布论文《叶酰聚谷氨酸合酶(FPG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联系》,这是北京大学世界医院腹膜后肿瘤中心、也是北京大学世界医院的首篇SCI文章,标志着我国在腹膜后肿瘤范畴中科研、教育、临床归纳全体实力现已到达世界抢先水平。

研讨团队立异性地将eQTL(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剖析办法直接运用于腹膜后肿瘤的研讨,建立了第一个人类腹膜后脂肪肉瘤eQTL数据库,构建了多个基因调控网络,挑选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关候选基因和基因调控途径,使用发出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对主效候选基因和途径进行临床样本验证。从全体水平知道各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说明腹膜后脂肪肉瘤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多样性的实质,从而为腹膜后肿瘤确诊和个体化医治拓荒了全新的范畴。

针对腹膜后肿瘤高复发率这一世界学术难题,研讨团队经过多年研讨发现其机制,一是腹膜后肿瘤周围正常安排内卫星灶很常见,如脂肪肉瘤;二是腹膜后肿瘤沿安排空隙延伸比较常见,如肌束空隙,筋膜空隙;三是腹膜后肿瘤累及器官常见,手术中为维护器官易残留部分肿瘤,特别侵略血管时,许多术者都望而生畏,仅切除肿瘤的一部分。这一研讨为临床采纳削减腹膜后肿瘤复发办法供给了根据。罗成华教授团队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腹膜后全脂肪切除术医治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观念。针对腹膜后肿瘤侵略下腔静脉的患者,他们在世界上首先使用动物试验证明了联合切除下腔静脉与右肾,并一起结扎左肾静脉,不重建血管的办法的安全性,研讨成果宣布在2015年11月的《科学陈述》上,现在课题组在北京市科委的项目支撑下,正持续研讨断定猜测结扎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前后不重建的安全静脉压力差值。

2015年7月30日,该中心完成了首例3D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检索文献没有发现相关报导。患者青年女人,查看发现在第3腰椎水平、下腔静脉邻近有一约3 cm×4 cm×3 cm的腹膜后肿物,当地医院不具有手术条件。入院后,罗成华安排多个科室的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评价,为患者拟定了紧密的医治方案。手术仅用不到2个小时,就将肿瘤完好切除,且未伤及其他血管脏器。罗成华教授就此说:“3D腹腔镜设备打破了既往传统腹腔镜设备的视觉限制,三维立体空间将腹腔内各脏器毗连联系完美出现,在本例手术中其优势得到充沛发挥;在维护血管方面,使手术医生的操作愈加精准,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对患者的伤口,3D技能是未来微创技能的开展方向之一。”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腹膜后肿瘤中心在该范畴已到达世界一流水平。

多年来,罗成华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赞助下,在腹膜后疾病研讨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开展并取得多项奖赏。2006年他与蒋彦永教授合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学-理论与实践》由公民军医出书社出书;2012年他的专著《腹膜后肿瘤》由公民卫生出书社出书。罗成华还安排国内腹膜后肿瘤专家合著了名为《Retroperitoneal Tumor: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的英文作品,2017年将由美国Springer出书社出书,该书也是腹膜后肿瘤全球第一本英文专著。近年来,罗成华教授宣布论文50余篇、SCI论著10余篇,举行我国腹膜后肿瘤论坛、我国肛肠立异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这些作业极大地丰厚和促进了国内外腹膜后肿瘤根底研讨和医治水平的前进。

罗成华教授的研讨团队现已建立两大研讨方向:一是腹膜后肿瘤的新药开发研讨,经过基因剖析,寻觅特异性的基因突变,然后寻觅新的医治靶点,经过靶点挑选有用的分子和物质,开发出新的药物;二是腹膜后的免疫医治研讨,经过免疫医治,推迟腹膜后肿瘤的生命,前进患者日子质量。

多方支撑合力推进学科建设

2014年12月,北京大学世界医院完工开业,我国首家腹膜后肿瘤中心也随之建立,罗成华教授任职北大世界医院腹膜后肿瘤中心主任,也是其时该医院仅有的专职科主任。罗成华说,腹膜后肿瘤在国内做的人太少,假如不把它发扬光大,患者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医治,这个范畴就会后退。这就是他来北京大学世界医院创建腹膜后肿瘤中心的初衷。他们现在正与美国布朗大学展开腹膜后肿瘤研讨协作,在世界上首先进行腹膜后肉瘤ASPH(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羟化酶)通路研讨,而且取得了初期成果,关于开发腹膜后肿瘤的靶向医治及免疫医治奠定了关键性根底。

北京大学世界医院是国内医院信息体系最早到达美国医疗信息和办理体系学会(HIMSS)7级的医院之一,也是北京大学醫学部第九家隶属医院。在医院的学科建设上,罗成华教授为腹膜后肿瘤中心规划了两个病区,一个是腹膜后肿瘤外科病区,其主要功用是为手术习惯证患者施行规范的外科手术医治;另一个则是腹膜后肿瘤归纳医治病区,它所供给的是药物灌注、微波射频融化、靶向乃至是中医中药医治。除了对本科室的医生进行体系性培育外,中心还方案终年接收进修生,培育来自全国各地的普外科医生,传承并推行腹膜后肿瘤技能和经历。

2015年9月11日,“北京医生协会腹膜后肿瘤专家委员”在北京大学世界医院正式建立,罗成华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专家委员会的建立将为进一步完善北京医生职业学科建设,满意日益增长的医治杂乱腹膜后肿瘤疾病的需求,建立一般外科同路交流平台,前进北京地区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水平,便利当地疑问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转诊。2016年6月,罗成华教授又牵头建立了我国研讨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旨在进一步推进我国腹膜后肿瘤专业的开展。他对此表明,有着共同研讨和医治方向的同仁们凝集在一起,挑战和探究腹膜后肿瘤范畴难以霸占的种种问题,信任腹膜后肿瘤的学科建设和临床医治必定可以得到长足的前进,真实谋福大众。

专家简介

罗成华,主任医生,博士,教授。1987年结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任北京大学世界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部副主任及腹膜后肿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一般外科学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生导师,闻名肿瘤外科、肛肠外科、一般外科专家。拿手巨大、复发腹膜后肿瘤及盆腔肿瘤切除,复发直肠癌、巨大直肠癌、肛管癌医治的全盆腔脏器切除TPE及重建,杂乱直肠阴道尿道瘘修补等。

  •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08~2017 爱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