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结石病医院胆结石能做手术吗 体贴精心服务患者

来源:广西教育·B版 ·2018年03月12日 13:46 浏览量:10297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西方国家不做保胆取石并非事实

  患者:医生,我要保胆!

  医生:胆囊得了结石,就只能切!你见过哪个西方国家在做保胆取石?

  患者:……

  很多胆囊结石患者都不想被轻易切除胆囊,但一些尚未开展保胆手术医院的医生们,常常劝阻患者:患结石的胆囊不能保,只能切!当有患者表示怀疑时,医生们用这句:“你见过哪个西方国家在做保胆取石手术?”就让患者们哑口无言,最后无奈又被迫的接受胆囊切除。

  事实真是如此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8月刊就发表了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肝胆胰外科郭绍红教授著写的文章《外国人保胆取石临床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对“西方国家不做保胆取石”的说法进行了驳斥。

  郭绍红教授在Pubmed(著名医学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所属)、Scienceonline(科学在线,《科学》杂志数据库)、ScienceDirect(全球著名的荷兰学术期刊出版商Elsevier所属)、SpringerLink(全球最大的在线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学术资源平台)、Wiley-Blackwell(全球知名综合学科数据库)等几大国外重要英文医学数据库进行了搜索查询,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仔细分析,郭教授发现:340年来,西方外科医师始终在研究取出结石而又保留胆囊的方法!

  让我们来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外科医生们的保胆历程吧!

  20世纪70年代以前:

  1676年,Joenisius做了第1例有记载的经腹壁胆瘘窦道取出胆囊结石。(最早的保胆取石)

  1867年7月15日,John S.Bobbs(美国)应用氯仿麻醉为一位30岁女性患者行急性胆囊炎胆囊造口术。

  1878年4月18日,Sims(美国)做了第1例择期开腹胆囊造口取石术(cholecystolithotomy,CLT)。

  1882年7月15日 ,Langenbuch(德国,27岁)成功完成世界上第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

  1886年,JustusOhage完成美国第1例OC。至1897年有100例报道,死亡率达20%。之后的30年,每次外科学术会议都在争论是胆囊切除还是胆囊造口取石术。

  1880—1910年 CLT与OC的数量基本持平。然而1911年Mayo162发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Innocentgallstones:amyth(胆石无罪:是个神话)”,这篇文章促使外科医师更多地采用OC治疗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胆囊结石,OC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

  当时的OC,很多都是家庭医师在实施,出血与胆管损伤很多,让人感到OC是既不简单也不安全的手术,因此,当时仍有不少医师在开展CLT。但20世纪60—70年代CLT术后长期随访结石的复发率高达83%,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OC安全性逐渐提高,使OC逐渐成为有症状胆石的主要治疗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OC(胆囊切除)胆管的损伤率已经下降到0.1%—0.2%,但是随着OC手术的积累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人们逐渐发现OC仍有较高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而且不少患者术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后仍有症状,胆囊切除还可能与结肠癌发生有关。为避免切除胆囊保,保留胆囊功能,也为了避免切胆手术严重的并发症,西方医学家创立了多种新的保留胆囊的治疗方法。

  新的治疗方法包括非侵入性的溶石、碎石疗法和侵入式的经皮胆囊造口、经皮经肝胆囊造口取石术、穿刺胆囊灌注溶石药物溶石术、小切口胆囊造口取石术以及2种方法的结合。

  溶石、碎石治疗:

  1972年,Danziger等和Thistle等发明口服鹅去氧胆酸溶石的方法。

  1986年,出现ESWL(体外冲击波)治疗胆石。

  1985年,出现了经皮穿刺胆囊注射甲基叔丁醚快速溶解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传统保胆取石术:

  1988—1997年,出现经皮胆囊造口取石术(percutaneouscholecystolithotomy,PCCL)及经皮经肝胆囊造口取石术(percutane-ous-hepatic cholecystolithotomy,PCHCL)。

  1994年 McDermott等报道32例有症状胆囊结石行PCCL(经皮胆囊造口取石术);

  1994年,Doald等利用介入技术清除胆囊结石,前瞻性研究100例有症状胆结石行PCCL;

  1995年,Pereira等报道对要求保留有功能胆囊的24例实施PCCL;

  2000年,日本Maetam等报道72例急性胆囊炎PCCL 的长期随访;

  2013年,Samjay等报道一项高危患者经皮胆囊造口取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

  2013年,Anderson等报道急性胆囊炎经皮胆囊造口取石与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比较。

  小切口保胆取石术:

  1987年,Gibney等报道36例老年高危患者超声引导下小切口胆囊造口取石术;

  1990年,英国Majeed等采用腹壁2.5cm小切口,用标准的泌尿科器械,直视下进入胆囊碎石取石。

  1990年,Hamilton等报道24例体质很差的老年人局部麻醉下小切口胆囊造口取石术;

  1991年,Lehy等报道对26例老年危重患者行小切口胆囊造口取石术。

  腹腔镜保保胆取石、取息肉术:

  1979年,德国医师EFrimberge世界上最早报道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取息肉laparoscopic cholecystotomy,LCT);1989年,他自己研制出全套腹腔镜胆囊造口器械行LCT;1992报道LCT34例。

  1989年,Perissat等报道17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

  1991年,德国Mentges 等对Frimberger 的两孔腹腔镜保胆取石的方法进行改良,创立了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

  1992年,新加坡Ooi等报道腹腔镜保胆取石术;

  1997年 Ure等报道1例小儿LCT,随访4年无复发。2001年Ure等报道9例小儿5孔LCT(1993—1999年),平均9岁,使用胆道镜取石,可吸收线缝合胆囊切口,随访20个月,结石无复发,胆囊收缩功能正常。

  1997年,爱尔兰DeCGuwi等报道10例LCT(1974—1999年);

  1999年,Frimerge报道66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

  2009年,西班牙Roques 等报道2003—2009年16例小儿LCT;

  2014年,Castano等报道LCT后胆囊功能的改变。随访24年(1989—2013年)10例小儿LCT术后胆囊功能变化,认为小儿取石术后结石的复发率低,胆囊收缩功能很好,LCT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是一个良好选择。

  中国的保胆取石研究从1992年开始并逐渐增加,也有用英文在国外杂志发表的论文。2010年北京大学王惠群教授等曾经对国内有关“保胆”的包括54篇临床研究的89篇文献进行总结,时间跨度1999—2009年,为今后更科学性地进行保胆取石的临床研究指出了有益的建议。

  总结: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没有保胆取石术”的说法并不是事实。

  事实是:取出胆石保留胆囊的方法出现在胆囊切除术出现之前,当胆囊切除术出现后,保留胆囊也一直是西方外科医师的梦想和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尝试的课题。学术界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对切除胆囊与保留胆囊优缺点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胆囊切除术出现前,取出结石保留胆囊是被迫的,当胆囊切除术出现后,保留胆囊是主动的。

  20世纪20年代以前,保留胆囊的主要缘由更多的是考虑胆囊切除的手术风险。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安全性的提高以及LC的出现,保留胆囊更多考虑的是保留胆囊的生理功能。

  四川地区能成熟开展保胆取石的医院,首推四川结石病医院,以超微通道保胆取石术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胆结石患者保住了胆囊,全国结石病咨询热线:028-61199999.

  •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08~2017 爱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