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京都白癜风医院评价好吗? 严谨为医,诚信为人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05月06日 17:55 浏览量:13698

 

 

【摘要】本文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对地方外语院校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毕业生的英语需求和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尝试构建出分级教学、分类指导、课程可选的外语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需求分析 外语院校 ESP课程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难以满足社会对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王守仁,王海啸(2011)提出应构建完整的包含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专门用途英语,即ESP,是与某一学科或职业相关的英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高校应立足学校实际,在分析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设置ESP课程。

本文以需求分析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地方外语院校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毕业生的英语需求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尝试设计出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ESP课程,以使大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满足转型发展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相关研究

1.需求分析理论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需求分析成为课程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基础。在国外,以 Hutchinson & Water (1987)为代表的学者们把学习者需求分析应用到外语课程设计。Munby (1978)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型对学生在将来目标职业或学业情景下的语言要求进行分析。国外需求分析模型对外语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在分析中国学生的英语需求时需做出相应调整。

在国内,夏纪梅,孔宪辉(1999)率先把需求分析理念引入外语课程设计。陈冰冰(2010)分析国内外的需求分析研究现状,提出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刘艳梅,朱慧敏(2013) 以省属财经类高校为例,调查分析大学英语学习现状和需求。国内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需求分析与外语课程设计,但还不够全面,难以为地方外语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设置提供实证数据。

2. ESP研究。ESP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Mackay & Mountford (1978)合编的 《专门用途英语—案例教学法》 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ESP专著。Hutchinson & Waters (2006)总结了专门用途英语发展的五个阶段。国外ESP研究成果丰富,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研究。

在国内,刘法公(2001)提出源于ESP教学实践的“对比教学法”。谷志忠(2010)剖析了目前国内高校ESP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赵坷,王志军(2015)从实证的角度考察ESP课程教学实际效果。国内对ESP的研究有很多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但ESP课程体系还不够成熟,关于外语院校ESP课程的研究还有待丰富。

3.基于需求分析的ESP研究。李娜等(2011)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框架,分析学生英语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偏差及其因素。蔡基刚(201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适合重点大学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李丹云(2014)进行了医学用途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研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地方外语院校的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有其自身特色,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获得实证数据。

三、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园招聘会上的企事业用人单位、应届毕业生,和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为此分别设计了“用人单位英语需求调查问卷”、“毕业生英语需求调查问卷”和“大学英语ESP课程需求调查问卷”。

2.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参考陈冰冰(2010)构建的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立足地方外语院校的特点设计出三套调查问卷。针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包含 “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对英语的需求情况”、“答卷人对英语的需求情况” “大学英语教学对社会需求的适用度” 四个模块。针对毕业生和大一大二学生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当前情境分析、目标情境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三个维度进行。除了问卷调查之外,还对部分受访者作进一步访谈。

3.需求状况分析。对用人单位和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在校园招聘會上发出,并当场填写收回,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共发出58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发出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4 份。对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调查问卷由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发出,让学生填写后收回,共发出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3份。

调查显示大部分用人单位对英语有着较高的需求,67.4%的受访者回答单位工作中在不同程度上会用到英语。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用人单位对英语听说的需求最强烈,占比65%,其次是翻译和读写能力。在英语知识方面,用人单位排在首位的是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占比56.5%。在毕业生的总体素质要求方面,绝大部分单位选择“英语+专业”或“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调查显示毕业生最希望加强的英语技能也是听说技能,占比78.3%,这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一致。59.8%的毕业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专业性需要加强。72.2%的学生希望在英语课上学到更多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内容。

针对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调查问卷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学生的英语基础、高校开设ESP课程的必要性、学习ESP课程的目标等。95.1%的受访学生认为开设ESP课程非常有必要,ESP课程的实用性受到学生的认可。71.7%的学生认为ESP课程比普通的通用英语课程更能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随着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和学生读研深造需求的加大,也有1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学术英语课程。

四、ESP课程设计

ESP课程设置应以学习者个性化需求为基础,同时考虑学校办学目标和社会需求。因此,根据调查中学生就业、留学和考研的不同需求,应开设职业英语学术英语和两类ESP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ESP课程的教学分可为初级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注重英语和专业的结合,高级阶段课程的专业性更强,更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会根据专业特点做进一步的细分,如有的课程侧重读写,有的课程侧重听说。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就业需求,设置以下ESP课程:

表1 ESP课程分类与名称

阶段 ESP课程分类 课程名称

ESP初

级阶段 初级职业英语 商务英语、文秘英语、外贸英语、管理英语、酒店英语、传媒英语、广告英语、物流英语

初级学术英语 学术英语

ESP高

级阶段 高级职业英语 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写作、文秘英语听说、文秘英语读写、外贸英语函电、管理英语口语、管理英语读写、酒店英语听说、传媒英语翻译、广告英语翻译、物流英语口语

高级学术英语 学术英语听说、学术英语读写

作者在ESP课程设置时遵循文秋芳(2012)提出的大学英语课程组织原则:课程模块必修、课程类别可选、具体课程让挑。实现各学所需,各尽所能。

首先,实行分级教学。考虑到地方外语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第一学年作为基础阶段,仍需进行通用英语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后续的ESP课程学习打好基础。第二学年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级教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继续进行通用英语拓展课程的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入ESP初级阶段的学习。

第二,开展分类教学。第二学年,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通用英语的学习之后,进入大学英语学习的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开设与非语言类专业对应的初级职业英语课程,同时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有就业需求的非语言专业学生选择与本专业对口的初级职业英语课程,小語种专业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未来就业的需要任选一门。计划参加中外合作项目和读研深造的学生可以选择学术英语课程。

第三,具体课程可选。在第三学年,学校开设高级职业英语和高级学术英语两个类别的课程,高级阶段课程的专业性更强,语言技能也更有侧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需求和未来规划自由选择其中一门高级ESP课程。

五、结论

本文对地方外语院校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生的英语需求和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遵循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课程模块必修、课程类别可选、具体课程让挑的原则,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院为例,尝试设置出地方外语院校ESP课程体系,以期能培养出在各个专业领域能够自如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Waters.A.(1987).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Mackay & Mountford(1978).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case study approach[M].London:Longman.

[3]Munby.J.(1978).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蔡基刚.(2012).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5):47-50.

[5]陈冰冰.(2010).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120-123.

[6]谷志忠.(2010).高校ESP教学现状剖析与应对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3):25-29.

[7]李丹云.(2014).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的医学用途英语教学探索[J].外国语文,(3):180-184.

[8]李娜,胡伟华,刘丽.(2011).“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273-2.

[9]王守仁,王海啸.(2011).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5):4-11.

[10]文秋芳.(2012).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283-292.

[11]夏纪梅,孔宪辉.(1999).外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外语界,(1):26-31.

[12]赵珂,王志军.(2015).大学英语转型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商务英语沟通》课程建设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67-72.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研究课题“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院校ESP课程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17SCG388。

作者简介:张瑞雪(1986.5-),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英语教育。

  •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08~2017 爱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