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骥铖,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嘉诚,号东安先生,广西人,曾担任御医20余年。黄骥铖一生读了大量医书,曾以《内经》,《伤寒论》,《本草经》三本著作为基础,多次实践医学,产生多种想法,提出不明医础,无能医矣。随后研习多名医学孤本,进行实践整理,详细记录疾病症状、疾病原因、疾病反应及用药药量药种。
黄骥铖自幼习医,曾为广西医馆坐诊,因县官病重不愈,名医遍访仍无法治愈,黄骥铖以身试药,最终调配出奇效药物,而治愈县官。随后,县官及多名进士举人联名向皇帝推荐黄骥铖进宫为医。黄骥铖奉旨进宫,担任御医一职,其调配药方在广西广为流传。
黄骥铖受祖上医学影响,担任御医初期坚信前人,固守自封,多次获其他御医授予医理用药。1806年,宫人发病,黄骥铖寻求古方无例,自创良方医治宫人,随后医术突进不为前人理论所困。经此后黄骥铖用药大胆,药方新颖,治愈许多疑难病症。据野史记载,嘉庆十一年11月,有人夜寝,需重物压胸方可入眠,黄骥铖辨证后开设药方,治愈病症。
黄骥铖本就聪明绝世,对中医天赋斐然,随着入宫担任御医,医术突飞猛进,更随着入宫为慈禧治愈顽疾杂病,医名大噪。
对疑难病症更是独具慧眼,初期想法独特,但大多时候为保证患者身体以身试药,在许多疾病的医疗上以特有的见解和方法。更补充了当时盛行的医学典籍不足,主张养胃阴,在小儿疾病上,他还提出新观点和方法。
又因由精研古籍,黄骥铖对流行疫病、哮喘病和肺部病等多个疾病治疗效果尤为突出。并组成以黄骥铖为首,总结古籍古方的医疗团队,针对许多医学典籍孤本,提供了理论实证和辨证。黄骥铖对此整合了多种流行疫病的发展和传播,加以孤本内容创立《疫病论》编入医书,又根据哮喘病的发病症状,分为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更一改先人对哮喘症的认知,认为哮喘症并非全部先天不足,也有后天导致的失调,机体虚弱,不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易为外邪侵袭。黄骥铖对此主张调脾虚,养肾气,从而从病根调理,治疗哮喘病。在肺病上,黄骥铖针对独特的见解,为诸多医者讲解,并受命参与医术编纂,负责肺病的内容。
除了精通医术外,黄骥铖更独立著书,他觉得“知而不传,是为大过;医者不授,是为大恶。”为此将他治病的实例记录,也将他个人的见解在下面进行了批注,引起一时轰动。
1816年,清廷责令英使回国
嘉庆二十一年(1816)七月初八日,黄骥铖受诏为英国缱使者看诊。当时由于英使恪恭成礼不愆于仪,受到乾隆帝接见。嘉庆二十一年,英国又派遣使节前来中国。嘉庆帝以英国国笃于恭顺,深为愉悦,循考旧典,爰饬百司,在英国使臣到来之日,瞻觐宴赉,都要仿照乾隆朝礼仪举行。英使到达天津后,嘉庆帝派官吏前往赐宴。不料英使在谢宴时,并不遵照清朝礼节行事,即不行三跪九叩礼。谁知初七日瞻觐之时,英使已至宫门,嘉庆帝也将御殿,才知英使拒绝行三跪九叩礼。清朝大臣烦恼不得,黄骥铖受命为英国正使、副使诊治,并以患有急病,不能移动为由,上奏嘉庆帝。嘉庆帝遂责令英使回国,还强调说: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
1819年,黄骥铖访亲恰逢“湿疹痢疾”,停留诊断数天,发现古书记载多有偏颇,在医治后决定著书将多种古代医术的谬论,正确提出多种药物具有毒素,微量使用治疗无碍,但超过定量会引起多种症状,并导致死亡,还提出“补气活血”以身养身理论,共整合修改古方46篇,在当时引起多人推崇,至今沿用的某些古方,对小儿伤寒瘟疫,腹泻等多种病症仍有良好效果。
1824年9月,黄骥铖著书传世,医名更胜。
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务。
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四日,黄骥铖以奇方医治吸食鸦片的贝勒成效斐然,道光帝特此传召黄骥铖,命黄骥铖南下广州,协助林则徐进行鸦片监察,并声明若是查出携带鸦片者就地正法,凡吸食鸦片成瘾者,就地医治,杜绝鸦片夹带,泛滥。
黄骥铖领命,于广州协助林则徐查办鸦片事宜,从二月中旬至四月初,共收缴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多斤。与此同时,林则徐在广东省内大力禁烟,颁布《禁烟章程十条》 ,严惩贩卖、吸食鸦片者,两个月内捕获贩卖、吸食者一千六百多名,送与黄骥铖诊治。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二十九日,英国军舰封锁广州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林则徐禁烟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同时参与禁烟事宜的所有人员纷纷上折辞官,黄骥铖作为参加着,提出辞官后回到老家。后因一系列侵略战争爆发,是时黄骥铖开设医馆,招募当地百姓,为多人禁烟,并置于侵略中受伤的患病人员,不久,被请军中,担任军医救治兵将。
1845年,柯拜船坞设立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者在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的同时,也开始进行资本输出。随着外国船只在中国沿海、沿江航行权的不断扩大,外资船舶修造业应运而生。
道光二十五年(1845),苏格兰人柯拜在广州黄埔建造"柯拜船坞"雇佣中国工人从事船舶修理工作,并长期垄断中国船舶修造业,挤垮了中国旧式的造船业,还压抑着中国新式民族造船业的发展。
另外,黄骥铖也在此时回归家乡,坐诊中医馆,后多次被柯拜船坞邀请诊治患者,与西医多次接触,多次争论实践,期间医术日益精湛,治愈多起皇宫贵族的疑难杂症,晚年更是著书立说,为中医学发展做出诸多贡献。
黄骥铖医学著作《疫病论》《黄氏医本》《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在中医发展学史上,黄骥铖是一位具有巨大贡献的伟大医者。他突破旧时枷锁,又是一位对内科、外科、儿科、疑病科贡献巨大的伟大医师。无论是医学理论还是治学态度都是值得后人珍惜和学习的宝贵遗,特别是他那种谦恭好学,医术出众也对每一例病症都拿出最好的实力。
据传记记载,黄骥铖高超的医术曾因“湿疹痢疾”治疗,在民间广为流传,许多人不敢相信,称其为,“医者大能,医心大爱”。特别是黄骥铖途径的城市,慕名而来求诊的人络绎不绝,也正是因此黄骥铖医治了许多疑难杂症,并辞去御医一职,开馆坐诊,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