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秀
我舅刚到40岁就患上高血压,看到舅舅经常头痛头晕,姥姥和舅妈就急得处处求医。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拼死拼活的干还填不飽肚子,哪里有钱看病啊?姥姥经过多方探问,才探问到一个用玉米须泡茶能遏止高血压的偏方,舅妈就赶忙跑到自己的自留地里,看着刚刚在玉米棒上露出来的玉米须,也顾不得往后收的玉米多少了,拽了一大把,放在大茶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好,倒出来一杯轻轻发黄的茶水,舅妈先尝了一口,甜丝丝的,还有点玉米的幽香味,就端给舅舅喝。
舅舅平常渴了就用瓢到缸里舀点凉水喝,简直没喝过热水,更不用说喝茶了。他见舅妈端给他一杯色彩微黄,散发着玉米幽香味的茶水,用嘴吹了吹,几口就喝到肚里,然后用手擦擦嘴说:“真甜,真好喝!他娘,还有吗?再给我来杯。”舅妈见舅舅这么爱喝,又给他倒了一杯,接着又倒了一杯端到姥姥面前:“娘,您也尝尝玉米须茶好喝不?”姥姥接过来浅浅地尝了一口,边咂嘴边说:“好喝,好喝,真好喝!比五月端午采的五叶茶还好喝。媳妇,要是咱一家人都喝上了它,咱那自留地里的玉米本年可就少收多了!”舅妈见我姥姥也这么爱喝,就快乐地说:“娘,只需您爱喝,您儿爱喝,还能治您儿的高血压,玉米少收点就少收点呗。”
为了让全家人不光夏天、秋天能喝上玉米须茶,并且冬季、春天也能喝上玉米须茶,在每年的玉米收成时节,舅妈除了把自己家自留地里的玉米须搜集起来外,还没黑没白的到生产队的地里把玉米须搜集起来并晾干。记住1963年新年放寒假,我在姥姥家住了20多天,见她家的橱子上放着好几包晾干的玉米须,就问姥姥:“放这么多干玉米须干啥?”姥姥笑着说:“那些干玉米须但是咱家最爱喝的茶叶啊!”我寻根究底地说:“姥姥,干玉米须泡茶能好喝吗?您给我泡点喝,行吗?”姥姥笑着说:“傻孩子,你来我家好几天了,天天喝的都是玉米须茶。”听姥姥这么一说,我也笑着说:“我还以为是您专门给我冲的红糖水哩!甜丝丝的,比我爷爷在泰城里冲的茶好喝多了。”舅妈见我和姥姥聊的这么高兴,也凑过来说:“前天,我回娘家跟俺那当中医的远房叔叔说起来给你舅舅喝玉米须茶治高血压的事,远房叔叔说,玉米须茶不光能治高血压,还能利尿、消肿、治脚气哩!常饮不光经济、实惠,对身体也大有优点。”
后来,舅妈又揣摩实验出来止咳化痰、防伤风的玉米须橘皮茶、治消化不良的玉米须苍术茶、清肠胃利大便的玉米须芹菜茶……这些以玉米须为主要原料的茶,不光让他们全村人喝的适意爽快,还帮许多人治好了小病小灾,节省了不少钱。前年,舅妈92岁病故时,我和爱人刚刚到了他们村,就见村委会办公室门前摩肩接踵,舅妈的遗像挂在中心,上边横幅上写着“玉米须茶白叟千古”,右边写着“玉米须茶香甜全村”,右边写着“缕缕幽香飘进众家”。全村一千多人都到了,村长掌管追悼会,支书致悼文,这是我姥姥家那个村里,第一次为一个不妥官不妥将的白叟开这么盛大的追悼会。我想,这是村里想让玉米须茶一辈辈传下去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