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凤华
常常想起诗人山雨的《大蒜歌》:“夏月食之能解暑,啖肉吃面不可无。任你炎风并瘴雨,常食能驱百蛊毒”。新鲜葱翠的蒜叶,似凌波仙子,轻盈秀逸;皎白肥硕的蒜梗,似凝霜纤指,风情独蕴。
大蒜为百合科植物蒜的鳞茎。大蒜的品种繁复,依蒜头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蒜和紫皮蒜;依蒜瓣多少,又可分为大瓣种和小瓣种。
蒜种是夏末锄下去的。老农用细巧的锄头侧身锄出一条长槽,拈蒜的女子一字排开,蒜瓣儿头朝下尾朝上距离两指宽摆放。一行摆好了,锄一条槽子,再摆。一块地拈好了,就均匀地盖上穰草,用瓢戽足水。收工时,撑着船或摇着橹回家,残阳濡染,炊烟袅袅,村歌轻飏,一船的欢声笑语,一船的轻松惬意。
冬季的黄昏,寒气逼人。浓浓的炒蒜香穿过矮小的屋檐,充满在寂寥的村庄上空。村庄淡泊赤贫的日子因了辛辣憨厚的大蒜变得热心而火爆起来。
大蒜烧杂烩滋味蛮好。白花花的蒜梗切成段儿,和百页、肉皮、鱼圆、牛肉片、鹌鹑蛋、河虾一起放进锅里爆炒,再加点水。烧开了,放碘盐、鸡精等作料,起锅,热火朝天,浓香扑鼻,桌上人的筷子早忙不迭地伸过来。
大蒜炒茨菰片儿颇寻常。蒜梗子用缝被针划成丝状,炒时易烂。茨菰剥去表皮,显露白生生脆嫩嫩的肉,切成薄薄的圆片。旺火,油炸,刺啦声中翻炒,拈点白糖、细盐、味精,不一会儿,青白相衬,香味盈屋。盛上桌,世人争相搛嚼。茨菰的粉嫩酥涩、青蒜的脆刮辛辣,吃在嘴里,乐在心里,忙夸婶子厨艺好哩!
大蒜炒百页是经典的农家小吃。光炒大蒜嫌单调,咋办?掺进百页丝呀。窈窕的村妇把百页切得细如毛线儿,漂养在清水里,粗白的蒜梗用刀面拍碎,待土灶铁锅里的菜油滋滋响时,先倒进蒜梗,再加进蒜叶和百页丝,上下翻炒,兑进一勺水,掺进糖醋盐酱,一道菜在浓浓热气中做成。一家人搛食,青丝般的百页油滴滴的,嘴里的还没嚼完哩,筷子又伸向了菜盘。
除夕之夜,家家必烫大蒜。用透水把大蒜煮熟,切碎,盛盘,浇上酱油和麻油,洒点细盐。初一早上,亲朋好友相互拜年,入屋,招待,喝果茶,吃大蒜和生姜,热辣辣的,生暖,寒意不觉间便消隐了。
新年烧羊肉火锅必加进蒜梗子,吃着热乎。正月里蒜苗烧咸肉,腊香、脆刮。开春,蒜苗熬蚕豆滋味绝佳。大蒜炒鸡蛋、大蒜炒猪肝、大蒜炒肉丝、大蒜烧河蚌等,都是农家餐桌上的甘旨。
蒜起薹时,俗称甩尾,一般在其新鲜之时,已被人采摘了,只要幸运遗失者,才得以开花。蒜花开了,萼紫斑白,花呈蕊状,花落萼开,咧嘴一笑,乳牙般的小蒜瓣石榴籽一般显显露来,煞是心爱。蒜苗熬蚕豆、蒜苗烧猪肉、蒜苗烧咸肉均是经典的农家菜。
苏中里下河村庄,家家都用坛坛罐罐盛醋,倒入洗净的嫩蒜头,浸泡。平常,吸溜吸溜喝粥时,嚼着又酸又甜又辣的蒜头,咯吱爽口,生暖利胃,解毒健体。
蒜与葱、姜、辣椒、胡椒并称“五辣”。《本草纲目》云:葫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降凶恶,消痈肿,化症积食,此其功也。古人早识大蒜的药用功用。大蒜不只有灭菌的成效,还有助维生素B1的吸收,促进糖类的推陈出新以发生能量,并缓解疲惫,提高免疫力,其间所含的硒化铅具有抗氧化效果,被视为防癌佳品。
大蒜既可调味,又能防病健身,常被人们称称为“天然抗生素”。大蒜具有显着的降血脂及防备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效果,并可避免血栓的构成。大蒜能“除风湿,破凉风”,对风寒湿类关节炎有抑制效果。
现代药理证明,大蒜素具有很强的除菌效果,对阿米巴原虫等多种致病微生物有用。常吃大蒜不但能抗癌、避免血栓,还可以坚持头发漆黑光泽。假如用蒜汁按摩头皮,不但可削减掉发,还可使青丝变黑哩。
大蒜不像辣椒盛气凌人。蒜头谦逊地埋在地下,蒜叶在寒风中益发青碧,冷傲中滋润才智,她用美德包裹着咱们,温暖了咱们的身体,温润了咱们的心灵。
修改/吕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