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
[摘要] 中医护理源源不绝,博学多才,跟着疾病谱的改动、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改动,中医药的优势和特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遭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护理已逐步成为医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经过剖析中医护理技能展开的现状及其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进步中医护理技能的运用率和临床医治作用。
[要害词] 中医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b)-0176-03
中医护理是以全体观念为辅导,以辨证施护为特征,以共同的护理技能和饮食调度为优势的概括护理理论与实践体系[1],凭仗其共同的操作技能以及食疗、动疗、情志护理等办法,中医护理在疾病的医治与防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治未病、老年病和缓慢病防治及恢复作业中大有可为。可是从现在来看,中医护理的展开现状还不尽善尽美。因而,剖析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办法,已成为医疗卫生体系及相关部分遍及重视的论题。
1 中医护理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医护理人力资源严峻缺少
近年来,跟着原卫生部推行的优质护理效劳活动的深化展开,护理作业规模的延伸,医院的改建扩建,床位运用周转率的添加,乡村医保的变革等,医院对临床护理的需求也进一步添加。尽管各家医院每年招聘的护理人数都在逐年添加,可是因为生源缺少,从业人数少,以及部分护理的流动性,直接造成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显着缺少[2]。而在护理部队中,绝大部分护理结业于西医护校或西医高级院校,中医护理专业人员的缺少导致了中医护理理论及技能运用规模的约束及运用才能的缺少。尽管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院校护理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承受了体系的中医理论教育,培育了一批具有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大专、本科结业生,但因为临床护理人员装备的缺少,即使是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下临床后也与其他护理相同打针、发药,使有限的高级中医护理人员不能量才录用,乃至丢失,中医护理人才糟蹋现象显着,加重了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的缺少,严峻限制了中医护理技能的遍及。
1.2 中医护理技能在临床中未能得到广泛运用
中医护理技能具有经济实用、伤口小、无痛苦、见效快、易承受等特征。其操作如拔罐法、刮痧法等操作简略、作用牢靠,在民间有着悠长的运用前史,常见有家庭自备火罐、刮痧板等。但跟着公民法制认识的增强,2006年12月国家中医药办理局发布《中医护理惯例技能操作规程》,规则护理履行中医护理技能时有必要遵医嘱。在医院,护理有必要在有医嘱的条件下方能对患者进行操作。可是一方面因为中医医治起效慢的特征,恰当一部分人对中医存在成见,对其认可程度低,以为这仅仅一种辅佐医治的办法;另一方面,许多医师更倾向于对症医治且马到成功的西医技能,这些要素都极大程度地动摇了人们学习展开中医护理技能的积极性,限制了中医护理技能的运用展开。
1.3 全体护理缺少中医特征
中医护理的理论来源于中医学理论,以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全体,并与自然环境、社会密切相关[3]。中医学着重“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准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着重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全体,着重人体与自然界及社会的联系,进行辨证施护。经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法获取病况、个别情况、心思、社会环境等信息,运用中医八纲辨证的办法加以剖析、概括,树立患者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办法以及健康辅导。《我国护理作业展开规划大纲(2005-2010)》指出,进步中医护理技能,以展开中医护理特征和优势为主线,重视中医药技能在护理作业中的作用,要依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重视摄生的思维,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缓慢病防治和摄生恢复中的作用,杰出中医全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能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展开[4]。但在临床作业中往往因征兆难辨,导致护理办法单一而流于形式[5]。
1.4 中医护理科研展开滞后
中医护理虽有几千年前史沉积,但因为在传统中医临床实践中一向医护不分居,直到建国后中医护理学才获得独立展开的时机,故其真实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只要几十年的前史[6],而且有些技能一向沿用原有的传承,缺少立异。护理科研人员的一个薄弱环节,表现在科研项目少、缺少深层次的前瞻性的大样本的随机的对照研讨。有学者研讨了2005年1月~2008年12月宣布的有关护理研讨的论文,共有62 133篇,其间,关于中医护理研讨方面的论文只要390篇,占一切护理论文总数的0.63%[7]。展开中医护理科研的课题少,科学性欠紧密,缺少立异性,真实有价值、有立异性和开拓性的课题较少,相关论文也大多是对一些现已展开的中医护理操作进行总结性的研讨,缺少立异项目及专科项目,因而需求进一步发掘中医护理的潜力,进步中医护理作业者的才能和水平。
2 处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问题的对策
2.1 重视中医护理人员的练习与办理
严厉依照国家中医药办理局的相关规则,使全院护理人员每年体系承受中医药常识和技能岗位练习时刻≥100学时,练习时以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中医基础理论为要点,因人施教,分层次练习,力求人人掌握、人人能操作。学习过程中采纳中帮西、西学中的学习办法,相互扬长避短。以中医护校的护理为主,从理论到临床辅导西医护校结业的护理,正确运用中医护理技能,以到达最佳的护理作用为意图,采纳卓有成效的护理办法,而且经过自学和讨教老中医的办法,进步事务水平。鼓舞护理经过自考、函授等继续教育方法,获得中医护理专科、本科学历。对护理施行按学历水平、作业经验、专业技能水平缓才能分层次上岗,做到量才录用,才尽其用,以充分调动每一位护理的作业积极性[8]。此外,为了进步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的积极性和自动性,可酌情展开医治项意图奖惩机制。如本院以科室为单位,依据各专科不同特征,展开相应的专科中医护理,设置必定的方针,每季度总结比照各科室中医操作的数量及作用,对超量完成任务的科室给予必定的奖赏,未达标者则予恰当的处分。
2.2 促进中医护理技能在临床中的运用
让更多的人走进中医,了解中医,承受中医的医治与护理,宣教是要害。在老百姓中宣扬和发起“未病先防”“药膳同源”“表里兼养”的摄生、保健常识和观念,让老百姓在耳濡目染中承受中医药文明,逼真地感遭到中医药的便利与实惠,真实为老百姓效劳。如本院在电梯内以及电梯口放置中医摄生常识宣扬专栏,病区走廊以及各住院部相通的天桥两边墙上树立中医文明墙,各病区护理站内放置中医摄生宣扬册,院内中医师定时赴老年大学进行摄生讲座等,消除患者对中医操作的不信任感,以获得其支撑和合作。关于临床中有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习惯证者,护理人员应自动与医师交流、和谐,与医师达到一致意见,获得医嘱后,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如本科室针对便秘的患者采纳大黄粉敷神阙穴,针对晕厥的患者采纳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针对失眠患者采纳中药艾叶泡脚,作用显著。而在其他科室,也都展开了相应的中医护理操作,如肛肠科的中药灌肠法,消化内科的艾灸法等,对症施护,作用显著。
2.3 推进中医护理与全体护理的交融
中医护理的展开,使全体护理内在更丰厚,有助于全体护理形式的建造,也推进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展开,两者相得益彰。环绕“以患者为中心”,创立具有中医特征的全体护理,对中医界的护理人员来说是新的课题和应战。学习现行的现代全体护理形式,在临床中施行“四诊-辨证-施护-点评”的有中医特征的护理程序,提出相应的护理办法。将患者的生理、心思、饮食、环境、社会要素等,视作一个全体,经过细心地调查患者的情志、气色、舌苔、脉象等外在的改动,仔细听取其主诉,结合具体情况,然后制订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2.4 增强中医护理人员的科研认识
首要要把中医护理科研归入护理办理的议事日程,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从根本上改动护理人员的常识结构,进步护理人员的科研认识和科研才能;其次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护理人员经过网络查询及检索,搜集最新的中医护理学数据和护理学信息材料,高水平、高起点地断定中医护理科研展开的方针和方向。
3 展望
在全民重视健康摄生的今日,中医护理作业的领域也在不扩展,从单纯的疾病护理正在向防备疾病、保护健康、既病防变、操控病况、病后调护及心思、饮食、健康辅导等诸多方面变换[9]。 咱们应该掌握时机,与时俱进,承继立异,加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的事务才能培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防病、看病、摄生、恢复等方面的优势,让中医药健康保健常识深化社区、家庭,让民族传统医学得到遍及和推行,尽力跟进中医药的全面展开,进步中医护理专业位置,使中医护理更好地为全民健康效劳。
[参考文献]
[1] 张翠英.浅谈中医院在护理办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81-82.
[2] 郭艳萍.中医医院怎么发挥中医护理特征优势的问题及对策[J].我国现代药物运用,2013,7(19):247-248.
[3] 蒋志娟.中医护理特征与临床运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142-144.
[4] 卫生部.我国护理作业展开规划大纲(2005-2010年)[J].中华护理杂志,2005,4(10):721-723.
[5] 马秋平.中医护理教材可持续性展开的影响要素及对策[J].南边护理学报,2005,12(12):69.
[6] 丁富平,何燕萍,陈佩仪,等.中医护理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办理对策[J].中医药办理杂志,2006,14(6):26-28.
[7] 张勇勤.中医护理学科展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我国护理办理,2013,13(5):108-110.
[8] 岳月英,肖秀云.浅析我国护理缺少现象[J].护理办理,2005,19(15):1382-1383.
[9] 袁玲.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J],中医药办理杂志,2012,20(10):1030-1031.
(收稿日期:2013-10-21 本文修改: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