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
为什么叫《黄帝内经》呢?已然有《黄帝内经》,那么有没有《黄帝外经》呢?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目录学作品——班固写的《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古代医经有七部,第一部叫《黄帝内经》,第二部叫《黄帝外经》,还有《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扁鹊内经》 和《扁鹊外经》,还有《旁經》。仅仅《黄帝外经》和其他医经都现已失传,现在传世的就只要《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以为是讲内涵人体规则的,也有人以为是讲内科的。但我以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命,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方有了病怎样看病,纷歧定非要去吃什么药,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边只要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咱们的五脏六腑,观看咱们的气血怎样活动,然后内炼,经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到达健康,到达长命。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咱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办法、一种路途。这种办法跟现代医学的办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 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黄帝内经》的内求还用于摄生,换句话说,摄生要靠内求。
但是十分惋惜,纵观我国历史,很多人都走偏了,他们走的是外求的路子。在历代皇帝傍边,很多人都是去找灵丹仙药以求得长生。秦始皇派徐福去海外找仙药,成果仙药没有找到,连徐福也一去不复返了。后来还有一些皇帝也去找灵丹妙药,炼外丹、吃外丹。成果呢?据统计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位皇帝吃了外丹仙药而死。他们都忘了内求,忘了真实的上等药物正是体内的精气神——“上药三品,精与气神”。
《黄帝内经》通知咱们要内求,是要咱们往里求。这是提示咱们每一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你自己的内求傍边,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长命的。
现代人为什么对内求这么生疏,有点不舒服,总是立刻想到吃药?往常更是想不到内求。我把现代人不内求的原因归结为三个“不”。
第一是不愿意内求,不愿意内观,不愿意内炼。为什么? 由于内求究竟太困难了,你要自己往里看,咱们长眼睛就是要往外看的,往里看能看到什么?往外看多简略啊,往里看太困难了。你看去照一个X片,做一个CT、核磁共振,多简略啊,还要内求什么?内炼也很苦啊,买点药来吃多么简略,又何必要那么辛苦地自我修炼呢?但是请咱们想一想古代摄生咱们、历代高寿长者,以及历代的名医、大德、高僧、高道,谁不是内求、内炼的。比方说李时珍就发现《黄帝内经》经络的隐秘,经络就是内观、反观、向里边看才看出来。所以他有一句名言,经络是“内景地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
第二是不敢内求。自己内求,静下心来往里看,一闭上眼睛往里边一看,黑黑的,什么都没有。很简略呈现错觉,心中一严重,就有点惧怕,有点惊骇,所以不敢内求。
第三是不屑于内求。总是觉得内求是虚的,神奥秘秘的, 能有什么作用啊。还不如买点药来吃,药物是实实在在的,吃了之后就有反响。内求要自己训练,自己调度自己的经络、脏腑、气血,这些东西存在吗?练了之后有作用吗?一旦看不见,一旦没有立刻的作用,立刻就否定它:必定没有这些东西。
一朝一夕,咱们现代人就越来越偏离了《黄帝内经》的思维,越来越丢掉了咱们这位巨大的先人给咱们留下来的稀世珍宝。这十分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