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陈述流程:312例药物不良反应陈述剖析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11月28日 12:16 浏览量:0

沈燕

[摘要]意图评论本院药物不良反响(ADR)发作的特色、规则,为临床合理用药供给辅导依据。办法对本院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312份ADR陈述进行回忆性剖析。成果312例ADR陈述中,50~86岁患者ADR发作率最高(52.25%);触及药物种类29种,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86.86%);ADR最为常见的临床体现在皮肤及其附件危害(76.28%)。定论ADR的发作与许多要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作业,以削减或防止ADR的发作,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用。

[关键词]不良反响;抗菌药物;陈述;剖析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2(a)-0145-02

近年来,因为药物种类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响(adversedrugreactions,ADR)发作率显着上升,本院药物不良反响监测小组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集到有用ADR陈述312例。现对这312例ADR陈述进行回忆性剖析,旨在评论本院ADR发作的特色,尽量防止或削减ADR的发作,为患者用药安全供给有力保证。

1材料与办法

1.1一般材料

材料来源于本院药物不良反响监测小组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集到的312例有用的ADR陈述。

1.2办法

选用回忆性剖析,按研讨目标的性别、年纪、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ADR体现状况进行分类计算。计数材料的描绘选用构成比。

2成果

2.1ADR患者的年纪与性别散布

312例患者中男性119例(占38.14%),女人193例(占61.86%),患者年纪5~86岁,见表1。

2.2ADR触及药种类类及散布

312例ADR陈述中共触及6大类29个种类,依据《新编药物学》(第16版)[1]的药品分类办法分类计算,成果详见表2、3。

2.3ADR触及的器官/体系分类和临床体现

ADR陈述中触及的器官/体系危害和首要临床体现,详见表4。

2.4ADR因果关系点评、程度分级及转归

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办理局药品不良反响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别标准进行点评,312例ADR陈述中,必定62例,占19.87%;很可能163例,占52.24%;可能87例,占27.88%。按程度分级严重者1例,占0.32%;一般者311例,占99.68%。转归成果:经医治康复310例,占99.36%;好转2例,占0.64%;无逝世病例。

3评论

本查询发现ADR可发作在任何年纪段的人群,女人发作率高于男性,且≥50岁年纪组的ADR发作率高于其他年纪组,与文献报导相符[2]。跟着年纪的添加,晚年人的生理呈现改变,然后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并且,晚年人机体内环境安稳才能下降,也易诱发ADR。晚年患者常兼并多种缓慢疾病,联合用药、长时刻用药较多见,故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时机增多。综上,晚年患者ADR发作率较高,因而要加强对晚年患者用药辅导和监护,结合其生理特色,尽量挑选安全性高的药品,且恰当调整药物剂量,将晚年患者用药的危险降至最低。

本研讨显现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6.86%,与国内文献报导共同[3]。这与本院院抗菌药物运用频率较高有关,特别是在运用过程中无显着指征用药、超级别用药、联合用药较多、防备用药时刻过长、超剂量用药、习惯证过错等问题是导致ADR发作的重要原因。而在271例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响中,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响为前3位,与这类药物在临床上所运用的规模广、用药频率高、剂量大有关。抗菌药物的乱用不只形成不良反响的急剧添加,也易形成细菌发作更多的耐药菌株,导致菌群失调乃至引发二重感染。因而,有必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办理,标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行为,进步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操控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ADR的临床体现中,以皮肤及其附件危害为主,占76.28%,以皮疹、瘙痒及静脉炎多见,大都症状较轻,预后较好,对原患疾病无影响。这可能与以下两个原因有关:(1)皮肤反响的临床体现易于查询和确诊,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杂[4-5];(2)药疹是由变态反响所造成的[6]。故在用药前,应细心问询患者药物过敏史。

综上所述,ADR的发作与许多要素有关,在临床治疗中,虽不能完全防止ADR的发作,可是,咱们有必要注重ADR监测作业,加强ADR常识的宣扬,尽可能防止或削减ADR的重复发作,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用。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公民卫生出版社,2007;44.

[2] 朱丽莎,杨思芳,屈马静.153例药品不良反响陈述的剖析[J].重庆医学,2012,41(7):707-709.

[3] 黄艳芳.298例药品不良反响陈述剖析[J].我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2):1972-1975.

[4] 蔡长春,李景苏.我院122例循环体系药物不良反响剖析及防备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85-486.

[5] 王俊平.2003~2005年鱼台县公民医院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响查询[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6):52-54.

[6] 王振义.临床医学概要[M].北京:公民卫生出版社,1991:794.

(收稿日期:2012-10-17 本文修改:魏玉坡)

  •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08~2017 爱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