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红丽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于网络世界的语言——网络语言也铺天盖地而来,不仅在网络世界里流传甚广,也对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网民的主体人群之一——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也不可避免地烙上了网络语言的烙印。
【关键词】网络环境 语言文字应用 特征 影响 前景 规范措施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wide use of internet, Language which is unique in the internet is also widespread. Internet language is not only applied widely in the internet,it also goes beyond the internet and influences the language that people used in their daily life.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as a major group of netizens,college students are also deeply influenced by internet language.
【Key words】internet circumstances,use of language, features,influences,prosperity,standardization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
1994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网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直接连接,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互联网迅速发展壮大,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统计报告: 截至1998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为106万;截至2004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达到9400万;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高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与此同时,随着WIFI的广泛覆盖和3G网络的普及,手机网民也达到了5亿。报告显示,不管是在互联网起步之初,还是在广泛联网的今天,学生都是网民中的最大群体,2013年的数据显示其比例为25.5%。课业之余,在很多大学免费WIFI校园全覆盖的环境中,学生不仅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网络购物等:
1.互联网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科书,成为很多学生学习和写作业的最佳辅助工具。现在,大部分老师和家长也都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来完成作业,充分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获取信息。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互联网。四大新闻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都是实时更新新闻,以方便网民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此外,各大传统媒体也都在互联网上开辟了自己的网络论、官方微博和官方,以弥补自身固有的不足和缺陷,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3.休闲娱乐。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校园里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学生也常常利用互联网游戏、看电影、看电子书籍等。毫不夸张地说,想要找到一个四年大学生活期间从未进过图书馆读书、借书的大学生并不难,但想要找到一个从未利用网络休闲娱乐的大学生并不容易。
4.社会交往。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社会交往也异常活跃,微博、、QQ、YY等,不仅帮助学生公布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宣泄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与朋友沟通交流,不管是远方的朋友,还是身边的同学,都经常使用这些聊天工具进行交流。
5.网络购物。学生也是网络购物不可小觑的一个消费群体,网络购物相对价格更优惠,购物也更方便,这些都迎合了学生的消费需求,买书上当当、卓越,淘宝更是大家的购物天堂。
总之,如今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网络环境中,网络上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可避免地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诸如“给力”、“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等一些热门网络用语不仅在各种网络小说或跟帖中比比皆是,而且也出现在大学生的交往对话甚至论文中。而失于规范的网络语言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综观大学校园里学生的“作品”:无论是海报、宣传栏,还是学生个人请假条、作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甚至“课桌文化”作品,错字病句、生造词语、不规范汉字、行文晦涩、逻辑混乱的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
许多语言工作者认为由于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全覆盖,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普遍呈下降趋势,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笔者也就此进行了一个调查,从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个方面来观测当代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二、网络环境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强调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其实,提到我们的汉语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这五项技能的提法依然适用:“听、说”是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读、写、译”则可归为书面表达能力。
1.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表达能力在社交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之一。“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君子”已经不是当今社会的首选优秀人才,既“敏于行”又“善于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才会倍受青睐。欧美国家有人把“舌头、金钱、电脑”并列为“世界三大法宝”。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也认为:“一人之辩,重于五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那么,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到底如何呢?
根据调查,大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自我评价普遍较高:58.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即兴口语表达能够做到清晰流畅,甚至妙语连珠;9.2%的大学生表示对自身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很满意”,60.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然而,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的测试和调研结果显示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不相符。笔者随机抽查了300份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在“说话”一项中,有超过40%的应试者在“自然流畅程度”评分项中因表现欠佳而被扣分,说明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像自己所想象或者评价的那么理想。即兴口语表达方面更是如此。笔者对2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查得出:能够在即兴口语表达中做到口齿清楚、发音标准、表达流畅、条理清楚、内容符合话题的人数比例还不到15%。他们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主题不明、条理不清,不善于主动寻找话题(“说”的能力欠缺),在会话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领会对方的话语内涵(“听”的能力欠缺)。即便校园广播的广播员和演讲比赛的参赛选手在口语表达中也同样存在着用词不当和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
2.书面表达能力。网络环境下,汉语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冲击:
首先,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遍应用,很多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越来越低。读书少、写字少是当今大学生共同的特点。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离不开电脑:写作业用电脑,写论文也是用电脑,查阅资料用电脑,阅读也是通过电脑,甚至人际交往也是由键盘代替嘴巴通过电脑来完成会话交流。在这一背景之下,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自己有“提笔忘字”的情况,书写中出现错别字更是司空见惯。
其次,由于对网络的依赖和网络语言的干扰,大学生语言基本知识水平也呈下降趋势。笔者选择了三所学校学生随机抽取了200个样本进行了一次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测试, 结果表明,及格率(60分以上)仅为54.3%,而优秀率(80分以上)则仅为4.4%,平均分也只有 58.2 分。对学生论文、自办报纸、校园论坛使用的语言进行调研,发现的问题大致与测试结果相吻合,其中,语义理解错误、用词不当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从书面表达的内容来看,在网络这个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环境里,很多大学生把网络语言中的随意性和自创性带到汉语的使用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遇到学生打破汉语原有的语法规则和结构,自己创造出所谓的“新词新语”的现象。这种现象也会在正式的场合中发生。譬如,在大学生看来,只有类似“帅得惊动党中央”之类的调侃和幽默才能体现或炫耀作者的智慧和创意。而“我爸是李刚”、“且……且珍惜”之类的语言模式更是备受推崇、层出不穷。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1.提高认识。在很多高校里面,之所以出现网络语言滥用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大家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学生在外语热的影响下甚至有轻视汉语之嫌。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大家更关心的都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提高。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未来良好的职业生涯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还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技能,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错误认知。
首先,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就要明确指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新生教育、专业教育强化这种意识,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有提高自己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强烈欲望。
其次,学校要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求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之列,开设相关课程,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提升,其次,学生也必将更加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将来良好的职业生涯做好充足的准备。
最后,学校还可以爱国主义的高度教育学生提高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对祖国语言的理解、欣赏、热爱,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则认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即民族语言,两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工具,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有着极强的凝聚教化作用。学好汉语言文化,提高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前提,在这样的思想认识指导下,学生无形之中就会增强爱国主义的民族自豪感,而不是在“韩流”、“英语热”中迷失自我。
2.创造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但却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如果同一班级或同一寝室有来自同一生源地的学生,这些“老乡”就会有意(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认同)或无意(习惯)地使用方言进行沟通和交流,“老乡会”里更是如此,久而久之,即便这些学生普通话水平较高,但依然会认为和“老乡”说普通话别扭而倾向于使用方言。这种语言“反生现象”不仅反映出语言文字规范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差距,也反映出很多高校尚未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环境。所以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在校园醒目位置如食堂、教学楼和宿舍楼张贴宣传性标语,在固定位置设置语言文字专栏,介绍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开展校园纠错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找出不规范的语言表达;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媒体,如校园报纸、校园广播大力宣传并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来加强外在环境的刺激,从而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环境来引导学生。老师的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学生影响是最大的,所以,作为老师,要努力提升自身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语言文字应用上为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上课时语音标准,语速适当,字正腔圆,用语准确、生动、简洁,不出现错音别字,语言表达中不带“啊、额、嗯”等没有意义的语气词,板书规范正确。当然,正如现在教育体系实际执行的那样,学校要把语言能力作为引进和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参数, 同时,在工作中还要通过教师演讲比赛、教师辩论赛、教师说课比赛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意识。
3.课程设置。学校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技能,必须得到切实的提高和加强。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从应用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注重学生汉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方面,则从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努力帮助学生提高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从校内实践来说: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一系列的相关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针对不同的专业岗位需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要求各异的相关课程,要求较高的专业开始汉语言文字应用必修课,要求相对宽松的专业则可以开始公共选修课。作者考察了自己所在的学校,发现《演讲与口才》、《演讲艺术》、《常见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等课程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其次,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目前大部分学校都会举行辩论赛、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但是参与面并不是很广,所以目前的努力方向就是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不管是哪一种比赛,学校都可以先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最基层的选拔比赛,然后一级一级向上进行选拔。
从校外实践来说: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来开展实践活动。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都会不同程度的在校外兼职。根据了解,最常见的兼职形式就是做产品市场营销,通俗一点讲就是发广告传单、促销。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机会。因此,作为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这样的校外实践活动,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将学生校外兼职作为一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又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仅是个人基本素养的体现,也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因此各高校都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网络环境中取网络语言之长、避网络语言之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2]屠国平,大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76-79).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的语言文字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最终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项目编号:2012BYY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