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英语热”与“汉语危机”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03月18日 17:15 浏览量:12654

赵杨

【摘要】近年来英语热和汉语危机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热议的话题,但汉语危机这一概念本身仍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我国过于重视英语学习并不能导致汉语危机,英语学习和汉语学习不应处在对立面,相反,英语应该成为中国人向世界表达自己民族身份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汉语危机 语言接触 文化身份

我国的英语教育一直饱受诟病,甚至有一种论调认为过度重视英语教育导致学生大量时间学习英语,致使学生汉语能力的下降,引发了“汉语危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英语学习的热潮并不是引起“汉语危机”的直接原因,而“汉语危机”这一概念本身也有待商榷。英语教育与汉语教育不应处在对立面,而应相辅相成,英语教育的目的则是利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和全世界各国进行平等的文化交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一、汉语危机的提出

从20世纪末开始,汉语危机被重新提出(李心释;宋宁刚,2009),近几年日渐成为各界人士讨论的热门话题。一些学者认为汉语危机的确存在,而且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母语。尚杰“救救母语”、东耳“汉语到了最危机的时刻”、余朝晖“汉语极有可能被颠覆”(转引自曾晓洁,2013)等观点将汉语危机归结为词汇层面的危机,即汉语使用中夹杂了外文词汇或外文字母和网络用语的大量使用。陈春雷(2013)认为,汉语危机并不是整个汉语的危机,而应该定位为汉语书面语的使用、传承与发展危机。而另外一些学者虽然认为目前汉语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认为汉语危机并不存在。李心释、宋宁刚(2009)认为20世纪末以来提出的“汉语危机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英语对汉语地位的威胁,另一方面是网络对汉语的侵蚀”,而这次的汉语危机是“从话语构筑而来,或者说是人们头脑里的汉语危机,而非事实上的汉语危机。”万建中(转引自杨意行)认为汉语的危机并不是普通话的危机,而是另外两种危机:一是方言的危机,二是古汉语的危机。曾晓洁(2013)结合汉语演进和汉语教育发展的事实,认为汉语危机是一个假命题。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汉语危机”一词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学术界对此汉语危机存在与否仍存在争论。

二、语言接触与英汉混用现象

一些学者认为汉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而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外来语尤其是英语大量夹杂在汉语中,如:你out了,hold住,感动ing;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性。然而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两种语言的接触过程中一种语言至少会对另外一种语言产生一定影响,很多时候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外来词语的使用。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剧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因而其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更加明显,大量的英文词被夹杂在汉语中使用,这是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同时英语的一些缩略词也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如AA制、DVD、PM2.5等。这些词都极大的丰富了汉语词汇,为汉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交际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交际效率。但是不可否认,有些英文词极其音译词如果在交际过程中使用会令人难以理解,这时汉语意译词就会逐渐取代外来词的使用。如Internet一词最初被音译为“因特网”,而现在人们使用更多的是“互联网”一词;email也曾被翻译为“伊妹儿”,而现在更常用的翻译为“电子邮件”;由此可见,语言自身在不断演变发展过程中会将不能满足交际需求的外来词进行本土化。因此,外来词与汉语的夹杂使用并不能引起汉语产生根本的变化,“汉语危机”也就无从谈起。

三、语言与文化身份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人们表达文化身份的工具。在学习新的语言时,人们会不自觉的对新的文化产生认同感。毋庸置疑,这种新文化认同的出现会对他的本族文化认同造成很大的冲击。结果可能有3种:第一种是适应新的文化后,依然有强烈的本族文化认同感; 第二种是受到新的文化冲击后, 对新的文化越来越认同,对本民族文化越来越淡薄;第三种是逐渐抛弃自己原来的文化认同, 完全融入新的文化中。汉语危机的实质并不是语言层面的危机,更多的是在面对新文化的冲击时,汉语文化认同程度降低,对民族身份产生的焦虑。Smuts(转引自 Mantero,2006:11)认为语言在文化身份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语言是一个人的母语,而非外语。外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语言学习者对于某种文化的认同,但对其文化身份构建起决定作用的仍是母语。因此规范汉语的使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身份的构建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教育和汉语教育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我们仍会将中国文化与汉语表达方式迁移到英语中,而这种英语变体也同样能成功地与世界各国的人们进行交流,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因此,英语教育仍然重要,提高汉语地位,促进汉语健康发展并不意味着要降低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

总之,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言接触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产生的英语和汉语夹杂的语言现象并不能导致所谓的“汉语危机”。汉语危机实质是面对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时而产生的担忧,是一种民族身份的焦虑。由于语言与文化身份是不可分割的,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文化身份,在使用英语的同时,我们也同样在表达自己的民族身份。正确处理英语教育和汉语教育的关系,如何利用好语言的工具性仍是未来我国语言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antero, Identit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ulture, Inquiry, And Dialogic Activity in Educational Contexts[M]Charlotte: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6.

[2]陈春雷.汉语危机并非耸人听闻——与汉语危机否定者商榷[J].学术界,2013,(4):109-116.endprint

  •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08~2017 爱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