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鹏
关于花,千百年来许多文人雅士为之泼墨吟咏,许多医药古籍对其药用价值倍加重视。人们之所以如此爱花,不只因为它们能够美化环境,装点日子,愉悦心境,并且还因为它们是看病的良药,能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福音。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世榜首香。
——唐·皮日休《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的牡丹,花大形美,颜色鲜艳,金碧辉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牡丹性凉味辛苦,现存最早的中药学古籍《神农本草经》指出其可“除症结瘀血,安五脏”。事实上,牡丹确实是我国广泛运用的重要药材,牡丹花瓣含黄芪甙成分,有调经活血之功用。牡丹的根皮叫丹皮,是常用中药,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清热、止痛、通经之功用,还有下降血压、抗菌消炎之作用。以牡丹花、红花各6克,水煎饮服,可治妇女月经不调。用丹皮15克、丹参15克、桃仁12克,水煎服,每日2次,可治神经衰弱。
不是人世种,疑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宋·杨万里《咏桂》素有“花中月老”之称的桂花,虽没有艳丽的颜色,也没有妩媚的姿势,但却清馨素雅,浓香远溢,动人肺腑。明代重要本草文献作品《本草汇言》记载:桂花能“散凉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凉气,瘕疝奔豚,腹内全部冷病,蒸热布裹熨之。” 中医实践和药理试验证明,桂花的确是一种天然药材。桂花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肠风血痢、牙痛口臭、食欲不振、经闭腹痛。用桂花子3克研末,玫瑰花1克,开水冲泡,一日分2~3次温饮,可治胃寒疼病,暖气饱闷。别的,用桂花酿酒,浓郁芳香,有健骨强身之效;用其子实或根皮捣碎敷之,可治疮疖毒及牙痛。
只道花无十日红,
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
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门生外,
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
忘却今晨是季冬。
——宋·杨万里《腊前月季》
被誉为“花中皇后”的月季,一年四季怒放,花容鲜艳,香味浓郁,集许多长处于一身,人间之花无与伦比,是国际闻名花卉。《本草纲目》载,月季花可活血、消肿、解毒。中医以为,月季味甘、性温,入肝经,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之成效。因为月季花的祛瘀、行气、止痛作用显着,故常被用于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临床报导,妇女呈现闭经或月经淡薄、色淡而量少、小腹痛,兼有精力不畅和大便燥结等,或在月经期呈现上述症状,用胜春汤医治作用好。胜春汤的药物组成有:月季花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白芍10克,加红糖适量,清水煎服。其汤味甜美,无难咽之苦,每次月经前3~5天服3剂,每次加鸡蛋一个同煮,其效牢靠,是调经、理气、活血的妙剂。别的,月季外用捣烂敷患处,可治烫坏及疮毒胀痛诸症。
众芳摇落独喧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起浮月傍晚。
——唐·林和靖《山园小梅》
被誉为“花中魁首”的梅花,怒放于寒冬时节百花凋零之际,斗霜傲雪,风韵典雅,冰清隽永,向来备受人们的喜欢与推重。梅花性平味酸涩咸,有舒肝除烦、和胃化痰之功。《神农本草经》就指出了梅花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近代医学界研讨标明,梅花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用,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别的,梅花煮粥食可治肝胃气滞、胸闷不舒及缓慢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