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宜食“千金菜”

来源:科学养生 ·2018年10月03日 23:07 浏览量:0

张坤

大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可谓是每个时节、每个时分都有甘旨供人类品味。春笋尝过,荠菜食过,待枝头的香椿芽都老了,时节也就走向了春深,这时该尝尝新上市的莴苣了。

别看现在莴苣平平常常,随处可见,但在古代它但是“稀罕物儿”。莴苣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约在五世纪传入我国。依据宋代的记载:莴苣由莴国(即阿富汗)传入隋朝,隋朝人求得菜种后重金酬报,故莴苣又叫“千金菜”。相传五代时,有个落魄的人来到寺庙,偷食和尚卓奄种的莴苣,卓奄得知后并没有气愤,反倒又送给他许多。这个人感激涕零,许愿日后兴旺建一座寺庙报答。尔后许多年,偷莴苣的人做了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不违许诺,找到卓奄和尚,公然修建了一处“普安道院”相赠,以谢当年送菜的恩惠。现在看似寻常蔬菜,可想当年价值不菲。宋代今后,莴苣的培养面积逐步添加,南宋诗人洪咨夔诗云:“但是家贫景物晚,郎当莴笋斗春盘。”可见一斑。

家乡人基本上每家每户都种上一小片地的莴苣。家乡人一般把莴苣叫做莴笋,这是由于莴苣外形有点相似竹笋,两者茎部都有一圈圈的旋纹。桃红柳绿的春天,是莴苣上市的时节。清晨,乡人们从菜园里拔出莴苣,抖去上面的泥土,放到铺有干稻草的三轮车上,踏车到集市上卖。停下车刚吆喝上几声,主妇的目光随即被叶尖细长、洁白可人的莴苣招引过来。挑选上一两根,削去莴苣的外皮,将隐露着丝丝植物纤维的莴苣炒菜烧汤,那色泽碧绿的莴苣立马为餐桌增色不少。莴苣美丽,通体莹碧似玉,娟秀如水乡妹子,那样健康壮硕地立在园子里,看着就让人喜爱。难怪陆游写下“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这样的诗句呢。黄瓜、莴苣切成片,码点细盐,直接装盘,浇上香油、醋,其鲜、嫩、脆、碧,吃一口,酥脆,幽香,又爽口又开胃,呵呵,太馋人啦!

我国地域广阔,莴苣的种类也十分多样,但依首要性状不同, 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大类。叶用莴苣又叫生菜,叶片甚大,生食或熟食均宜;茎用莴苣又称莴笋, 其茎肥壮如笋, 肉质细嫩,耐寒性较叶用莴苣强, 生于我国南边者可露地越冬。茎用莴苣的老叶作饲料,嫩叶亦可为蔬。不管茎用莴苣仍是叶用莴苣,均具浓郁香气, 自古被视为蔬菜中的佳品,历代文人如杜甫、陆游、杨万里等皆有诗咏之。莴苣在我国培养极为遍及,《本草衍义》谓其“四方皆有”。暮春初夏,正是食莴苣的时节。《学圃余蔬》记载了古人爱食莴苣的景象,书中写道:“ 莴苣绝盛于京口, 咸食脆美, 即旋摘烹之亦佳。”

莴苣不仅是一种甘旨的蔬菜,也是一种优秀的保健食物,更是一味良药。据现代营养学家剖析,莴苣含有丰厚的矿物质与维生素,其所含维生素E,能促进人体细胞分裂,推迟人体细胞的变老,是人类抗老食物之一。莴苣的茎叶含有维生素、尼克酸、胡萝卜素、蛋白质、铁、钾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营养物质。莴苣的茎叶、种子均可入药,《日用本草》中说“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去口气,白齿牙,明眼目。”《滇南本草》中说“治冷积虫积,痰火凝聚,气滞不通。”《纲目》中说“通乳汁,利小便,杀虫蛇毒。”《医林纂要》中说“泻心,去热,解燔炙火毒。”莴苣中钾含量丰厚而少钠,可下降人体血压,十分合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食用;莴苣中的尼克酸可激活人体胰岛素的生成,是糖尿病人十分抱负的美食。此外,莴苣还具有减缓肾炎水肿症状、冷静安息的奇特成效。春季吃莴苣还可以添加胆汁排泄,影响胃肠活动,有助于消化,可大大增进胃口。

需求留意的是,由于莴苣性凉,因而脾胃虚寒、腹泻溏便者不宜食用。菌痢患者不宜吃生萵苣,由于一是其性凉,二是简单被细菌污染,食后可加重病况。就女人而言,月经期间宜进食平性及温补类食物,寒凉之品则属不宜,此刻尤其是寒性痛经者不宜进食莴苣,更不行生食。俗话说,产前宜凉,产后宜热。《四声本草》亦言:“产后不行食,令人寒中,小肠痛。”故妇女产后不宜食生莴苣,或多食莴苣。

  •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08~2017 爱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