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同伴反馈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04月02日 09:36 浏览量:9422

王松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同伴反馈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作用及学生对同伴反馈的看法。该研究对象为16名贵州大学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受试对象分为四组,每组成员阅读了同伴的写作后给予反馈修改建议。结果发现,同伴反馈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兴趣和学习动力,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质量。但是,学习者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同伴反馈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其在写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过程写作法 同伴反馈 教师反馈

一、引言

近20年来,写作过程法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此方法把英语写作分为构思、初稿、反馈、修改和定稿五个阶段,重视英语学习者的整个写作过程,避免大多数学习者‘一稿的不良写作习惯现象。而反馈正是这种教学法中的主要步骤。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是反馈活动中的两种主要模式。而近年来,在全球发展与国际合作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社会对英语学习者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求正在不断提高,中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目标也已从传统的知识教授转变为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英语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教授语言知识,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情感目标,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与实践的教学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内在兴趣和学习动力。因此,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导思想。在这种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写作课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革与创新。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师生互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生生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同伴反馈在如今的英语写作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同伴反馈是一种学生相互交换阅读对方作文并根据自己对其的理解提出建议的写作活动,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现。这种方式有助于为英语学习者建立一种交互式的写作环境,加强他们写作上的交流与互动。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同伴反馈可以有效的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写作水平,加强读者意识,从而强化其写作的实际运用能力。它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师反馈,成为目前写作教学中的主要反馈方式。因此,此次研究旨在探索同伴反馈在英语写作中的具体作用以及英语学习者对它的看法。

二、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理论 (Cooperative learning)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明确的小组责任分工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它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同伴之间互动的变革,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同伴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 (王坦,2007)。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平等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的发展与研究,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该研究领域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有待于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反馈理论 (Peer response)

过程写作教学法最早是由Wallace Douglas 在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传统的成果写作教学法的弊端所提出来的(邓郦鸣,2003)。该理论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把写作过程分为构思、起草、反馈和修改四个阶段,强调学习者在该过程中的自主性,鼓励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及学习者的自我反省和自主监控。写作过程的实质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作者的个人表现(韩金龙,2001)。过程写作教学法把反馈引入了写作教学并把它作为该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写作教学中,反馈是指读者在阅读了作者的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向作者提出关于文章语言、内容、思维、篇章和结构各个层面的修改建议,帮助作者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上的不足并加以改善,从而提高作者的写作质量和写作能力。因此,反馈能增强学习者的自我监控意识和认知意识,促进学习者的写作水平。

三、实验设计

本次研究选择了16个就读于贵州大学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学生,教学环境为英语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所选受试对象分为4个写作小组,每组4人。所有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英语写作能力并了解基本的写作技巧。在分组前研究者对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前测并根据他们的前测成绩进行分组,以保证每个小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期间研究者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两次写作任务。每个小组成员根据写作要求完成各自的作文后,将其交给其它小组成员评阅并获取同伴的反馈意见,然后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分别访谈了各个学生并记录了他们在实验中各自的写作表现和写作成果,旨在分析同伴反馈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和学生对其的看法。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研究者根据所有受试学生在试验期间完成的两次写作任务和访谈,收集了他们的初稿、同伴反馈意见、修改稿和态度反馈。通过以上方式所得的数据在进行定性与定量数据分析后,得出结果。

五、结果与讨论

数据分析显示,受试学生在开展了同伴反馈小组合作后,其英语写作输出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写作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同伴反馈对英语学习者在写作方面的重要性,原因分析如下:

1.同伴反馈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情感目标,激发他们的内在兴趣和学习动机,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Skehan (1998)认为,在二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学习动力的重要性仅次于语言学能。学习动力越高,语言习得越好,语言应用能力越强。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同伴反馈实现了信息交互的多样性,这正是传统教师反馈所缺少的。在同伴反馈中,学生是活动的主导者,而不是以往的被动接受者。同伴之间地位平等,互动自然,不受社会因素和年龄阶段的限制,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能够针对同伴写作的不足之处提出帮助性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学习者学习英语写作的成效性动力和内在性动力,增加了学生的写作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反馈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反馈主体的能动性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动性的差异,如反馈动机、反馈目标、反馈需求和焦虑程度等因素会导致反馈效果截然不同。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在语言能力、写作动机和写作思路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学生在教师反馈中经常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往往无法,也不敢与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其主体能动性受到压抑。与教师反馈相比,同伴反馈减轻了学生的压力,降低焦虑程度,学生具备共同语言,并且不断的角色转换和换位思考帮助他们轻松、自由的进行意义协商,激发他们对问题和建议的深入思考,加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同伴反馈对学习者的写作内容有显著性的提高。研究发现,与传统的教师反馈相比,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同伴在小组反馈中所提出的建议。蔡基刚(2011)在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的对比研究中就发现,学生在得到了两种方式的反馈意见后,在其随后的作文修改稿中所采用的教师反馈建议仅仅占据了提供总量的53%,而同伴反馈建议则占据了84%。这是因为,教师反馈语言往往过于严肃、正式,而点评内容也主要针对于学生的语言应用和篇章结构,很少关注于写作内容的提升。而同伴之间由于平等的社会地位、共同的思维方式相近的语言能力,他们的建议则更多体现在写作内容的改变与发展,而较少关注写作理论知识等概念。因此,鉴于语言能力和写作理解等因素,学生在作文修改时会更多考虑同伴所给的建议,这也使得他们的写作内容与初稿相比有了显著性的提高。

3.传统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同伴反馈有直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因素的负面影响,同伴反馈有时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Carson (1998) 提到中国学生为了维持小组氛围而经常不愿对小组同伴的写作提出正常的批评意见。Nelson (1998) 也提到中国大学生受面子观念的影响在小组讨论中经常保持沉默。这些行为都极大地影响到同伴反馈的质量以及该活动在写作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从受试学生实验后的访谈发现,虽然当前的教育文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许多学生影响颇深。他们已经形成了教师课堂权威性和主导性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为主体的同伴反馈活动中,这部分学生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此外,由于学生在知识量和语言认知及应用方面与教师相比有较大差距,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同伴,尤其是能力比自己差的同伴缺乏信任,认为他们的反馈建议对自己帮助不大,不予采用。最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团结与和谐。一些学生为了维护小组的友好气氛和组员的面子,并不愿对同伴作出负面评价,指出他们写作上的不足。这些因素都较大的影响了同伴反馈在写作中的实际作用。

六、结论

本文从过程写作教学法出发,以反馈阶段中的同伴反馈为视角,分析了其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对其的看法。与传统的教师反馈相比,同伴反馈符合当前教育制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方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兴趣和学习动力,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在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的结合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两种反馈模式,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者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Carson,J.G. and Nelson, G. L.1996.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SL peer response group interaction,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5(1).

[2]Nelson, G. L.and Carson,J.G.1998. ESL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ffectiveness in peer response groups.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7(2).

[3]Skehan, P. 1998.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蔡基刚.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对比研究[J].外语界.2011(2).

[5]邓郦鸣等.写作过程法的系统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6).

[6]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7]王坦.合作教学导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编号:贵大人基合字(2011)08号。

  •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

2008~2017 爱康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