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勤
[摘要] 意图 研讨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并明晰其结构。 办法 选用渗漉、提取等操作,提取对叶百部中的非生物碱,经核磁和薄层色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成果 从对叶百部中提取出3个化合物,结构确证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β-谷甾醇。 定论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的化学成分首要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β-谷甾醇。
[关键词] 对叶百部;非生物碱;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c)-009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non-alkaloids in Stemonaceae Stemona tuberosa and clarify their structures. Methods By operations of percolation and extraction,non-alkaloids from Stemonaceae Stemona tuberosa were extract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nuclear magnetism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Results There were 3 chemical compounds extracted from Stemonaceae Stemona tuberosa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as β-sitosterol palmitate,3-hydroxyl-4-methoxybenzoic acid and β-sitosterol. Conclusion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non-alkaloids from Stemonaceae Stemona tuberosa mainly include β-sitosterol palmitate,3-hydroxyl-4-methoxybenzoic acid and β-sitosterol.
[Key words] Stemonaceae Stemona tuberosa;Non-alkaloid;Chemical component
百部为常用中药,又叫百部货、婆妇草、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等,性味甘、苦,微温,归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的成效[1],临床使用比较广泛,具有宽广的商场使用远景。百部的首要化学成分和首要活性成分是生物碱,其杀虫和止咳效果也是生物碱药理活性的会集体现[2]。国内外关于百部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研讨较多,可是对非生物碱类成分尚无体系的研讨[3-4]。百部的药理效果研讨也较多,但大都限于百部不同浓度水提物和醇提物制剂[5]。化学成分的体系研讨关于百部药理效果机制的阐明是必需的,一起也是发现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的根底和条件。本研讨中就对叶百部中非生化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讨。
1资料与办法
1.1 资料
核磁共振光谱仪为Bruker DRX-300/6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型(TMS为内标);恒温水浴锅为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出产。
薄层硅胶GF254、薄层硅胶H、100~200目及200~300目柱硅胶均购自青岛海洋化工厂;惯例用试剂均为AR级,水为重蒸水;10%硫酸乙醇溶液、溴甲酚绿乙醇溶液等显色剂均按《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别离》参阅书中办法制造[6]。
百部药材购自河北安国(大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1.2 办法
1.2.1 药材的提取与别离 对叶百部药材52 kg经95%乙醇渗漉提取,渗漉液经浓缩后,参加5%稀盐酸,将pH调停至1~2,过滤,滤液用浓氨水碱化至pH=10,用氯仿萃取至滤液无碘化铋钾反响,收回氯仿,得总生物碱部分。将氯仿萃取后碱液(约50 L)用旋转蒸发器旋干,用pH试纸检测,根本为中性。稠膏用水稀释后,顺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乙酸乙酯萃取物420 g,正丁醇萃取物600 g。将乙酸乙酯萃取物420 g进行硅胶柱色谱,以二氯甲烷-甲醇溶剂体系进行梯度洗脱。薄层色谱检测,兼并相同流分,共分红11组分(Ⅰ~Ⅺ)。组分Ⅰ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醋酸乙酯(100∶1)梯度洗脱,其间从石油醚-醋酸乙酯流份中得到化合物1。组分Ⅲ经硅胶柱色谱,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00∶1)梯度洗脱,其间从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流份中得到化合物3。别的组分Ⅲ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50∶1和25∶1)流份兼并后再经硅胶柱色谱,二氯甲烷-甲醇(50∶1)梯度洗脱,从二氯甲烷-甲醇流份中得到化合物2。提取别离流程见图1。
1.2.2 成分的提取 为进一步明晰对叶百部的化学成分和往后评论对叶百部医治疾病的药效物质根底以及更好地操控该药的质量,本研讨打开对叶百部的生物碱化学成分研讨的一起打开了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研讨。经过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办法从中别离。
2 成果
2.1 成分提取的成果
经过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办法从中别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依据其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断定这3个化合物的结构别离判定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β-谷甾醇(表1)。
2.2 化合物的结构判定
2.2.1 化合物1 白色粉末,易溶于二氯甲烷、氯仿,10%H2SO4显紫色,开始估测该化合物为甾醇或三萜类成分。1H-NMR(300 MHz,CDCl3)谱显现δH5.3(1H,d,J=4.4 Hz)为典型的烯氢信号,δH 4.61(1H,m)为连氧次甲基质子信号,δH1.25[brs,(CH2)n]为一组长链脂肪烃的强强巧合峰,δH1.02(3H,s)、δH 0.78~0.94(m,5×CH3)和δH0.68(3H,s)显现有7个甲基氢信号,这些信号进一步证明了该化合物为一甾醇类成分。将该化合物的谱学数据与文献β-谷甾醇棕榈酸酯数据[7]对照共同,故判定该化合物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图2)。
2.2.2 化合物2 白色针晶,易溶于乙酸乙酯、丙酮、甲醇,溴甲酚绿反响和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响均为阳性,表明结构中含有羧基和酚羟基。1H-NMR(500 MHz,DMSO-d6)谱显现芳香区存在两组氢信号δH6.83(1H,d,J=9.0Hz),δH7.43~7.45(2H,m),阐明该化合物可能存在三替代苯环,且存在邻位替代氢;δH12.43(1H,s)为羧基质子信号,δH9.78(1H,s)为酚羟基质子信号,δH3.80(3H,s)为甲氧基上的氢信号。经与文献[8]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数据对照共同,故判定该化合物为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图3)。
2.2.3 化合物3 无色针晶,10%硫酸乙醇显紫红色,与对照品β-谷甾醇共薄层,经3种不同的溶剂体系打开,Rf值均共同,故判定化合物3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
3 评论
百部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很好的止咳、杀虫效果,在临床上一向有着广泛的使用。在对叶百部的有效成分中,对叶百部中的生物碱是发挥杀虫和止咳效果的中心成分,也是既往研讨的要点[9]。现在国内已有很多文献报导,对叶百部中生物碱的杀虫效果是市面上最强效杀虫剂的10倍左右,其止咳效果也远远优于惯例药物[10-11]。鉴于对叶百部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关于其化学成分的研讨不断增多,其药理效果也从传统的止咳、杀虫逐步扩展至抗菌、镇痛、止咳、杀虫等许多方面,针对对叶百部药理活性成分的研讨也不断丰厚。现在学者对百部化学成分的研讨报导首要会集在生物碱类和二苯乙烯类成分,而其他成分较少报导[12-13]。跟着百部药理效果、临床使用研讨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百部除具有杀虫、镇咳祛痰效果外,尚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松懈支气管平滑肌、中枢冷静、镇痛等多方面的效果,这是生物碱类成分远不能包含的[14]。依据中药全体效果的特色,百部这些成效可能是其在生物体内经过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发挥协同效果而表现出的归纳效应[10]。鉴于此,有必要对百部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也进行深入研讨,为百部进一步研讨、开发供给科学依据。在本次研讨中,笔者经过重复硅胶柱色谱,从对叶百部的85%乙醇提取物中共别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过光谱数据剖析等手法,判定其结构别离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化合物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化合物2)、β-谷甾醇(化合物3)。在既往的临床研讨中,对叶百部的生物碱成分一向被认为是该中药材活性成分研讨的要点,到到现在,约有11个药理活性较好生物碱完结了结构确证和药理活性点评[15]。可是关于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的研讨,仅在近几年内才逐步得到注重,越来越多的非生物碱化合物被发现。王珺等[16]对对叶百部中的非生物碱进行了研讨,提取出的11个化合物中9个为新式化合物,大大丰厚了对叶百部非生物碱成分研讨的内容。在本次研讨中发现的3个化合物,均为对叶百部中含量较高的非生物碱,与既往的相关研讨有着许多彼此佐证之处,提取和结构确证手法也较为牢靠。经过本次的研讨,使咱们对对叶百部的非生物碱成分有了更为明晰的知道,为将来完成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水平的结构研讨供给了坚实的根底。
[参阅文献]
[1] 吕丽华,叶文才,赵守训,等.直立百部的化学成分[J].我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5):408-410.
[2] 袁建龙,浦益琼,张彤,等.百部总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研讨[J].中药材,2011,34(1):126-129.
[3] 吕丽华,叶文才.直立百部的化学成分[J].我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5):408-410.
[4] 王昶,陈丽艳,张树明,等.对叶百部化学成分液相行为研讨[J].天然产品研讨与开发,2014,26(8):1240-1243.
[3] Lin LG.Antibacterial stilbenoids from the roots of Stemona tuberose[J].Phytochemistry,2007,10(7):1016-1018.
[4] 王孝勋,郭振旺,李耀华,等.对叶百部中氧化对叶百部碱的别离判定及测定[J].中成药,2014,36(7):103-105.
[5] 吴博,马跃平,袁久志,等.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别离与判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2):117.
[6] 尚小雅,李帅,王映红,等.红绒羊毛蹄甲的化学成分研讨[J].我国中药杂志,2006,31(23):1953.
[7] 曾富佳,刘文炜,高玉琼,等.对叶百部挥发性成分GC-MS剖析[J].中成药杂志,2011,33(3):538-540.
[8] 胡君萍,张囡,毛一卿,等.《我国药典》3种百部的止咳效果比较[J].我国中药杂志,2009,34(23):413-415.
[9] 张玄薇,王孝勋,梁臣艳,等.对叶百部化学成分及药理效果研讨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3):32-33.
[10] 张珏,曾富佳.对叶百部不同提取办法挥发性成分研讨[J].我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5):31-33.
[11] 姜登钊,吴家忠,李辉敏.对叶百部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1467-1469.
[12] 帅真,李卫民,高英.直立百部药材中2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28(2):168-171.
[13] 王孝勋,李丹丹,姚德惠,等.广西不同产地对叶百部红外光谱学研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204-207.
[14] 朱华,王孝勋,赵旭梁,等.对叶百部茎叶的生药判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99-202.
[15] 姜登钊,吴家忠,刘红兵,等.百部药材的生物碱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讨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97-19099,19102.
[16] 王珺,高羽,张朝凤,等.对叶百部中的非生物碱类成分[J].药学与临床研讨,2012,20(3):76-78.
(收稿日期:2015-02-02 本文修改:卫 轲)